钟道人脸上的迷茫逐渐褪去,已经露出了不忍之色。

他所修持的虽然只是旁门,但慈悲之心却一点不比正式剃度出家的和尚少。

相反的,很多所谓的得道高僧,都不一定有他这样的心性。

“小公子说的不错,这些年贫僧离开挂单的庙宇四方游历,就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斩妖除魔,还普通百姓一片朗朗晴空。”

胤禛赞叹道:“大师果然慈悲众生,必然得道,坐化佛前。”

虽然这个志向太过理想化,但方向却是完全对路的。

也是正因为世间从不缺像钟道人这样,有着理想化的志向又肯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弱小的人族才能挨过蛮荒的苦难,发展成今日的模样。

钟道人闻言,老脸一红,不禁露出了惭愧之色,摇头道:“唉,小公子切莫再说出此等谬赞之言了。”

若是时间再往前推五天,他听见胤禛的话,虽然表面上会谦虚推辞一番,但内心深处却一定会志得意满,觉得胤禛说得都对,自己就是那样慈悲众生的高僧。

可是通过蔡家一事,让他明白自己往日的所作所为,或许满足的只是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真的需要他用那样的方法襄助吗?

“大师何须妄自菲薄?”胤禛正色道,“或许大师的行为有谬误之处,但我却相信,大师的向普度众生是没有半点瑕疵的。”

见钟道人凝神细听,胤禛再接再厉,“这世间之事,不怕做错,只怕不做。若是人人都瞻前顾后,因着这样那样的因由不敢付诸于行动,又怎么能知道,自己所欲为究竟是对是错?”

钟道人问道:“若是做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做错了呢?”

胤禛语气坚定地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历朝历代,无论什么人什么事,不都是从前人的错误里汲取经验教训,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吗?若是没有前面的错,谁又能知道后面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