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他站稳了,康熙才沉声道:“说说你的理由。若是不能让朕信服,回去把《礼记》抄上五百遍。”
有了抄书的威胁,胤禛神色一凛,迅速在脑子里把组织过的语言重新编辑了一遍。
在确定了没有犯忌讳的字眼之后,他才深吸了一口气,语气平稳又镇定地先给康熙上了一道彩虹屁。
“儿臣知晓,汗阿玛心系天下万民,命儿臣先找能祈雨、引水的高人,定然是因为心忧旱涝两样灾害,不忍见百姓年年深受其苦。”
康熙紧绷的脸色立刻就缓和了些。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的苦心被人误解;也没有一个人,不愿意自己的心意被人理解。
虽然康熙自认是个明君,但明君也需要能理解他、能替他把自己不好说的话说出来的人。
直白点来说,就是需要一个歌功颂德能颂到点子上的人。
康熙最是看不起前朝那些烧丹鍊汞、以求长生的皇帝,他绝不愿意让天下人误解,误解他寻找高人,是为了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
很显然,胤禛这番“以天下万民为重”的话,着实说到了康熙的心坎上,让他老人家的嘴角止不住地上翘。
不过在儿子面前,老父亲的矜持还是要的。
“少说这些有的没的,朕想听的也不是这些。”
胤禛不禁腹诽:若是您老人家脸上的皱纹,不往菊花进化,我就信了你这话。
“是。”胤禛脸上仍旧一片郑重,“汗阿玛容禀。儿臣窃以为,以鬼神之力求风起雨固然便利,却极容易让人产生依赖。而人一旦习惯性地依赖于鬼神,就会变得懒惰,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