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来自《诗经》,是我们国家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诗歌都是创作于两千多年前,由民间许多不知名的作者编写,可以说是历史非常悠久。”杨轶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历史。
“很久很久以前吗?”曦曦想到了爸爸给她讲的神话故事,“比孙悟空还要久吗?”
“这个比不了,但都是古代的事了。”杨轶笑着说道。
讲到诗句的意思,杨轶先在白板上,用白板笔刷刷几笔,画出一丛芦苇,以及背后一摊河水。
不得不说,杨轶的简笔画画功,经过这几年给曦曦讲故事的锻炼,已经变得炉火纯青,这几笔,便将芦苇画得形神具备。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还没长成的芦苇,这是一种在河边、沼泽地里成长的禾草,如果它们长大了,这穗上就会结出柔软得跟包子的尾巴一样的毛。”杨轶尽量讲得形象一些,也更加容易让曦曦接受。
“其实这几句,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所表达的意思都一样,苍苍、萋萋、采采,都是古代人们形容芦苇啊、草啊或者你爷爷种的水稻啊,那些植物长得很多、很茂盛的样子的词语。”杨轶笑着用下划线,将那三句诗单独划了出来。
“这样呀……”曦曦喃喃自语,她听得很入神,眼睛也直勾勾地盯着黑板,或者是看着诗句,或者是看着爸爸画的画。
或许,在她的脑海里,一幅美丽的画卷已经形成了雏形,正在慢慢地展开。
第884章 诗意可以唱出来
《秦风·蒹葭》这篇古诗的字面意思经过杨轶的一番解读,甚至还有绘画描述,曦曦很快也便弄明白了!不就是寻找喜欢的人困难重重嘛!
当然,曦曦理解中的喜欢,还停留在了朋友层面上,就好像她觉得于小薇很有意思,是一个又厉害、又“聊得来”的朋友一样喜欢。
杨轶也没有过于深入地剖析这篇古诗的深层含义,他觉得曦曦并没有到可以完全“意会”的时候,所以他更想通过另一种层面,来维持曦曦对古诗文的兴趣。
所以,在墨菲以为他说完,准备要把已经在造反的小曈曈放下来的时候,杨轶笑道:“其实啊,这个诗,还有一个曲儿,以它的诗句作为框架稍作改编,还可以唱出来!”
“哇!真的吗?”曦曦跟小迷妹一样,捧着小手,崇拜地望着爸爸。
爸爸怎么什么都懂?实在是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