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恒认同苏采青的说法,但也显得忧心忡忡的:“这怕是要不少时间吧?而且我感觉,社会对这个产业并不重视的样子。如今西方已经领先那么多了,咱们再不拔足狂奔,就越被甩的远了!我觉得不仅是电影产业,连服装产业和其他产业,也是如此。”

苏采青伸出手臂,勾住他的脖子,说:“你说的,我都知道,你想的,我都懂,可是我们不能急,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来。”

梁启恒叹了口气,说:“我今天有些触动,所以想得比较多,牢骚也多,你别见怪。”

苏采青笑着说:“哪里见怪?我倒是很高兴,你身上还有这股少年锐气和英气。多少人不会去思考现状,少有会思考的,在认识到这样的情况以后,又会选择放弃?我倒是觉得你这股劲儿,挺好的。”

苏采青算是个老妖精了,她知道的事情太多,明白的东西太多,所以她很多时候都很理智,极少冲动。梁启恒身上这股锐气,就让她有些珍视,有些喜欢。

梁启恒发过牢骚以后,依旧回去老老实实苦读,跟着老师学习西方传来的理念和技术,而苏采青呢,却把他的话听到了心里。是啊,如果现在不努力,不拔足狂奔,以后要追赶起来,怕是更难了。

这九月底,天气突然凉了,下了一场秋雨,一夜之间街上的行人都穿上了秋装,而苏采青站在阳台上,端着一杯红酒,看着那来来往往的人群,有些出神。

桌上的报纸,头版标题正是,小白杨的首告,被法院判了失败。

苏采青却显得很平静,这样的结果,也是她意料之中的。

这一天,许多人看到这条消息,都显得愤愤不平,在这件事里,于情于法,都是金沪文具厂做得不对,可是为什么被欺负的人,反而失败了?难道就因为她是私营的,所以就天生不占理吗?难道私营个体户,就是必须受欺负的吗!

这一天,许多人打电话到了报社或者电视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达了愤怒,既然国家提倡搞活市场,鼓励个人下海经商,就要保护个体户的权益!

还有人跑到采英的店里,和店员们说,要他们老板不要放弃,一定要继续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