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

之后的几天,还有一位当代著名的诗人为大家开展讲座,这位老师的讲座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大家在老师的讲解中收获了美的体验。

还有作协的一位作家给大家讲解行文的逻辑,该作家就是以文章逻辑严密、深入浅出而为大家所熟知的,他的讲解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还有之前为他们当过评委的老教授“琴先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大家生动讲解了决赛的要求、基本理念和标准。

圣陶杯的基本理念是“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评稿标准是要求文章要“选材好、取角新、情感真、构思巧、手法活、语言美、文风实”。

大家由此对决赛的难易程度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经过这几天诸多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凡成就的大拿们的教授,同学们都觉得学到了很多,林瑶当然也不例外。老师也分析了她写的那篇,经过大拿的讲解,林瑶才发现自己本来挺满意的文章原来还有那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林瑶终于知道决赛前的几天时间,老师们如此安排是为了什么了。为了让真正有天赋,之前却没有学习条件和资源的学生有一个可以快速进步的机会。

为了尽量不让有天分的孩子被先天的学习条件所埋没。

古语有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几天的评分都是当场给出的,大家都可以知道所有人的分数,这样就免不了因为每个人的喜好和角度不同,各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学生对其他人比自己分数高是很不服气的。

这就使得之后几天课堂写作的竞争越发的激烈,同学们都是十来岁的少年,哪里能忍得住在决赛再拿出杀手锏呢,很多学生前几天就比着比着,不知不觉就将自己之前打磨已久的好段子,给提前用了出来,就为了在课堂打分的时候能够“力压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