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宝玉一拍脑袋,觉得自己太聪明了,顿时心情好了不少,回家就抱着女儿到处逛着玩。
宝钗王夫人见了都新奇起来,连道:“这段日子都见你愁眉苦脸的,今儿倒有什么好事,这么开心起来?”
宝玉逗弄着女儿,笑眯眯道:“我想了个好主意,以后能常在家陪孩子玩,自然开心了!”
宝钗便问:“什么好主意,说来我们也听听?”
王夫人也笑着等宝玉说,宝玉却连连摇头不肯说,只扔了一句:“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宝钗和王夫人只当宝玉又玩了些精致的淘气,也便没有放在心上。若是她们知道,宝玉竟暗戳戳地谋着辞官,恐怕不被气死也要一哭二闹三上吊了。
而宝玉按照自己的计划,在翰林院中“犯”了许多小错,初时昭帝还未注意到,但“犯错”多了,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捅到了昭帝面前。
昭帝也是知道翰林院里面的小九九,他将宝玉摆在里面,原本就是为了制衡。有人制造麻烦,有人便会摆平麻烦,只是这摆平麻烦的人也太不中用了,竟把篓子漏出来了。
宝玉办事出了差错,昭帝总不好偏袒太过,于是不痛不痒地私下斥责了两句。没想到这消息,不过半日,就传遍了整个前朝。
上至太傅尚书,下至京找府尹,全都知道贾家宝玉被昭帝厌弃了!
继而民间纷纷传说,越传越离谱,说什么的都有。
“听说了吗?那个贾宝玉被圣上斥责了,圣上去要将他打三十大板呢!”
“不对不对!我听说,那个贾宝玉要被关大牢了!”
“哎呀,你们都错了,贾宝玉要被罢官夺了功名,说不许他再科考,不准再做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