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贡献值好处的灾民,想占那点儿便宜,自然不会选择兑换金银,这也大大减弱了京郊各项事务缺少现银的窘状。
至于城内出外观光的城民们,统统都被城外凭空屹立的高大建筑,琳琅满目的兑换所,比城内更为大方的雇佣工资制度,给彻底吸引住了目光。
看着那些精神满满的建筑队,还在不停的修房造屋,城内稍微有点眼光的商人,一打听,得知他们建筑队是在工部各位大人的带领下,逐渐组建出来的。
工部大臣在朝中虽是处于社会底层,但在这些商人面前,依旧是高高在上,攀不上关系的大人。
工部主持,既是代表朝廷支持。封城期间,他们在城内就听到了许许多多从守城卫从禁卫军传进城内的传闻,原以为都夸张到了极点,却不料所见所闻,远比城内的传闻还要夸张。
若非亲眼目睹过城外昔日景象,商人们只以为自己又进了另一个新兴城市。
多方打听,商人总算是撬开了其中一个叫什么包工头的小头目的嘴,小头目告知他们,等各期工程全都建造完成后,城外甚至会像京都城一般围上高高的围墙。
听到这一幕,商人总算是明白了,这城外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不叫城外,怕是真的要发展成外城。
自诩商业眼光毒辣的他们,自然也想分上一杯羹,开始各种找关系想购买铺面,却不料他们托了各种关系打听到的消息,却是一直自诩拥有京都户籍而隐隐自傲的他们,目前竟没有购买铺面,甚至是购房的资格。
他们要是想要拥有城外的房屋铺面,还得等第三四期工程。
不过托关系找到的人,又帮他们拉了关系,那位隔了十万八千里亲戚关系的联系人称,如今已经有很多达官贵人提前交了定金,定下三四期想要的地理位置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