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纪笙在同工部大臣们详细商定了策划后,挖煤,挖石灰岩,甚至迅速在京郊盖起来高温窖,专门用于水泥制造。
以此又多出了无数个工位,解决了有一批京都无业游民的问题。
甚至因为京郊之事,逐渐被跑商的商人传递出京,许多其他城市的百姓,也开始进京务工。
由于工人越来越多,建的房子也越发的多,最终京郊还真得形成了一个外城,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工部大臣的队伍也训练的差不多了,京郊附近村落,给村民打的水窖,也陆续干了,初步储水效果可嘉。
与此同时,第一批规划田,甚至是新型灌溉都在稻香村见到了初步成效。
村长特意将一批新鲜而又粗壮的蔬菜送进国师府,告知纪笙早前交给他们的竹制滴漏不仅节省水,也减轻了他们那些老年人的负担。
如今,京郊各地村镇,年轻人们基本都出村打工去了,各村落里留下的大多是年幼的孩子以及老人了。当然,纪笙也不是真的葛朗台,早就制定了政策,会放农忙假。
一项项发明一一落实,效果明显,最近一段时间工部尚书走路都带风,在朝堂上向皇帝禀明后,得知一切进程的皇帝当即便给了应允,吩咐工部各大臣即刻便带人去往各洲各郡,组织钻井建水窖,顺便科普新型灌溉事宜。
工部尚书当即领旨谢恩,奇怪的是不过是区区半个月时间,朝堂中竟从曾经的每一次朝会都要花上数个时辰变成现在,一个时辰不到就能汇报完所有事宜,甚至是颁布施令。
阁老团以及不少门生们,不知是约好了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此次朝会,并没有出现在朝堂上。
没人有杠声,龙玄九头不痛了,裴亭安等人倒是觉得怅然若失。
事情倒是如纪笙所料的一般,很快就开展下去了,热衷于格物致知明知道有疫病却毫不犹豫出城的工部众大人,本都不是什么热衷于贪污受贿的官员,到了各个迅速便联动当地郡守或是县官,召集人才开始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