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包的布料选的十分讲究,颜色要耐脏一些,质地要尽可能结实,双层用料,十分耐磨,内衬则用朱记自己的布,柔软吸水。
随着订单日多,又推出了定做业务,提前预定,可以在背包的隐秘部位绣上购买者的名字,防止丢失。
那名字也不是初学者写的,而是元宁专门请了苏鹤亭给写的,苏鹤亭三岁开蒙,师从名家,诗词歌赋均有涉猎,书画俱佳。
他写的字大气磅礴,带出去都非常有面子。
而且,这一手字就是最好的防伪。
进了四月,元宁挑了一天,找伙计陪同,又去了一趟小张庄,跟赵六叔说了疏果的事,回去之后则找人做了一批模具,这批模具不是木质材料的,而是元宁用草浆、木浆混合了一些比较坚固的东西压制而成,曝晒不易爆裂,还防水,具有一定的透气性。
做好之后,苏鹤亭都觉得叹为观止,“你这脑袋是怎么想的?”
“冥思苦想的啊!”元宁坦然说道,“我之前就说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存了做这种东西的心思,自然而然就要思考怎么做才能达成效果。
“你只看到了我做好的成品,还没看到废了多少东西呢!说起来这也是很烧钱的。幸亏我是东家,要不然,你肯定不舍的我做这些。”
搬到新院子里之后她有了一间独立的工作室,她找人分出来一个个小格子,用以存放工具、成品、半成品、废品。一间屋子里总是满满当当的。
至于作废的那些东西,全都劈烂给张婶拿去当柴烧了,这些东西无论如何都不能外传。
做好之后,元宁没有亲自去送,而是派了之前跟自己回去过得那个伙计去送,安装的方法也跟伙计说过了。
赵六叔看到元宁没来,还多问了几句,伙计嘴巴却很严,什么都不肯说。放下东西,教会了赵六叔怎么弄的,就走了。
赵六叔回去跟赵六婶嘀咕:“看样子,大丫在那边过得还不差?”
“你只做好你该做的事就行了,”赵六婶叹气,“过好过歹都是那丫头自己的选择,咱们就盼着她好吧。这果林若是能多赚几个钱倒是好了,她有钱傍身,日子总不会太差……”
吃穿用度主家应该是包了的,所以额外赚的钱一定是元宁自己的私房钱,她底下弟弟妹妹那么多,花钱的地方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