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的寺庙内,苏玉取下面纱,望着最有名望的普惠大师,自是一派虔诚。
“小女子得知普惠大师德高望重,又医术精湛,烦请大师去苏家的田庄上为流民医治些疑难杂症,不知大师愿不愿意”
普惠看上去五六十的模样,胡须发白,眼神清明,真如作者巨巨所写那般,是一位得道高僧,在书中本是一笔带过的人物,可苏玉却觉着此人不可多得,才别出心裁的利用那几位病重的难民,想与此人攀上些关系,若是与他结交,对自己日后的助益良多。
“苏施主不愧为人们口中的菩萨心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老衲乃出家人自当前往”
刚才苏玉还有些忐忑不安,本以为得道高僧喜欢清静的礼佛,最多每月十五给皇家祈福,可没想到这个普惠倒是个实诚的出家人,心下不禁敬服了几分。
“大师恩德,小女子替那些流民感激不尽”
马车滚滚而行,没过多久,普惠就瞧到床上躺着六位病重的难民,当即就上前把脉,细细诊了一番,才一一开了药方。
“他们乃风寒体虚之症,应该是许久都不曾饱腹,病情拖得久了,自然就难以治愈,要悉心调养两个月才可好转,以后隔一天老衲就过来瞧一次,需重开方子才可行”
苏玉点了点头,就将普惠带出了屋子
“普惠大师真乃高人,这几日郎中请了好些个,却都说不可治,这两个月里,以表诚心,苏玉亲自去接普惠大师过来诊治,大师受累了,苏玉准备了斋饭,还请大师用了饭再走”
普惠自是一派祥和
“老衲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时间匆匆,待到次月十五的时候,苏玉已经妥善安置好庄子上的难民,由于苏玉为人大方又和气,几乎所有人都愿意签了契约留在这里做农户。
在苏玉亲力亲为下,有的就地取材,有的在街上采买,又有难民做壮丁,自行在那片荒地上盖起了心目中的生活娱乐一条龙,以后这里就是她的金山银山了。
这厢苏玉乐此不疲的忙活着,那厢离未也来了郊外寺庙为皇家祈福,孙晓晓更是梳妆打扮许久,面上维持了一幅纯良才女该有的傲骨,巧遇誉王,她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苏玉为了暴富而奋斗喽,在古代暴富的日子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