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部电影不走套路,不光剧本是“半成品”,现场变数还捉摸不定。
暂定外景取的是学校和学校后街一条小巷,其余天桥、医院、住房部分都将在横店完成。
出外景的天数远比拍摄基地少,孟淮明在剧本里掺花样,将所用场景整合压缩,最大程度争取不在片场被挤压场次。
剧本第一关是导演,孟淮明不指望孙导的灵性在这部片子上能被重新擦亮,具体脚本怎么写的孙导不透底,那兴许就是没底。
孟淮明搬了把凳子坐在监视器前,燕灰站一边,制片等叫得上的也都围着看头场。
剧本的走向在孟淮同燕灰商议后,推翻了全部倒叙的手法,仅保留开头,留一个悬念。
以主角郑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醒来”为镜头切换的线索,把这个由梦境搭建的故事重新讲述。
学校的取景范围主要在教室、古桥以及教学楼附近,而美术组则建议利用这所学校的优势,即教学楼之间空地的一条花廊,作为备选。
不过要重新置景,他们还在联系场务。
剧情发生在邻近高考的月份,大冷天拍反季,难免辛苦,场外都裹得严严实实,演员还穿着春季款的宽松校服。
童水泽本就青春年华,走的阳光少年的人设,基本不需要刻意改装,套了衣服就能往高中生里塞。
可安安长得媚,与燕灰笔下的温良的形象相去甚远。
温良是外冷内热,原文中也说他不是太拔尖的样貌,仅算是男生中偏清秀的水平,而安安的脸太过扎眼,眼风一扫就是在抛钩子。
按理说这种和原设定出入太大的演员根本不会在考虑范围内。
只是不管人家是怎样选上的,进都进来了,还得遇山开山,遇水开河。
化妆师端着他的脸打量老半天,硬把他往清纯秀美的方向捯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