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仅是大概率,为人父母无需官方认证,大多数人磕磕碰碰,用不是那么正确的方式,在爱与争执间一路陪伴孩子长大。
也总有那么些父母,完全不具备资格。
燕灰说他小时候就奇怪,为什么好吃的好用的总也轮不到燕然,在他年幼并不清晰的记忆里,姐姐燕然经常因为犯错而挨骂。
燕然被骂的狠了,躲在房间里偷偷地哭,燕灰过去抱她,燕然就拧他的胳膊,然后又哭着给他道歉,把自己的手臂也抓的一道一道红痕,她说:“在你出生前,我更惨呢。”
在十岁前,父母对燕灰的态度还算不错,那若即若离的爱让他愈发渴望。
这就导致他在很多年之后,依然不能完全背弃他的原生家庭。
燕然也是如此,养育之恩是他们枷锁,父母在他们有所成就时的那么点温柔,使他们不能割舍依恋。
“彻底离开一个家需要勇气。”
燕灰在创作《融春》里提及了相关的话题。
“那就像是你人生中一次彻头彻尾的背叛,你所表现出痛恨、勇敢、决绝,都不能抵消一个事实,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自由。”
“什么叫自由?是你在外闯荡,摸爬滚打,尝遍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总有人让你回家,用最拙劣的安慰方式,用最幼稚的‘好人有好报’的道理牵引着你。而当他们终于随着时间沉落为沙,你就能真正长大。”
“一个人的自由,也叫做漂泊。”
燕灰和燕然都是在近乎畸形的家庭中成长起来,可他们却偏偏那么恋家。
这太荒谬,也太合理了。
“但你有时必须斩断。”
“因为长痛也有区分,是一下痛死了然后带着伤口复活,还是半死不活得拖延,也是有个中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