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轮筛选下来,完完全全不能用的只有一个,两位是可以现场拔升,其他人的表现,都着实惊到除孟淮明意外的导演组人员。
连燕灰都对其中几个刮目相看。
身为作者最大愿望,无非是自己的作品不被辜负,再私心一些,则是能够有真正的好演员能演出,虽然哈姆雷特很多,但归根到底,并不是完全在于长相,而是感觉。
姜华的演技不是最好,但他对角色吃的透。
他理解力其实非常强,孟淮明通过给他布置任务就能感受到他的优势。
而这个角色的定位本就和他有一部分类似,都是眼界广却沉默内敛,偶然死脑筋,认准了的事就很难改变。
这位老师支教中解释了男主,是他给了男主考出贫困山村的动力,他们在大学里重逢,男主向老师求助,他喜欢上了一个男孩,那男孩常年遭受父母的冷暴力,原生家庭非常不好,但为人善良温和,值得被爱。
性格直接的老师在学生面前忍住了冲动,男主与他而言意义不同,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光彩的一笔,也是另一种希望的寄托。
他不能用最轻易的话打发他,告诉他这也是人之常情是情之所至,揭开这冠冕堂皇的话,直接面对的就是他们以后怎么办?
老师独自纠结发怒,他离婚后独居,学生就是他的儿女,愤怒过后,这位老师选择了知识。
他慎重又慎重地和两人谈了话,最后甚至从中协助,帮他们策划了一场欺上瞒下的相逢。
他自觉无愧,在多重的舆论下选择辞职远走,回首和学生们的相处,和那对道貌岸然的夫妇的斗争,他推着单车,罗柔目送他,走向春日的尾声。
姜华试演的戏是和那对父母争辩的冲突,伴随他泡着哭腔的吼叫,孟淮明终于点下了头。
不久后,《融春》正式开机。
第66章
拍摄总体还算顺利,或者说是在孟淮明所经历的剧组中,最顺利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