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今晚要去聚餐,存稿箱发的。
第三十九章
买庄子这事儿陶倚君想过很多次了,但总是有各种各样不能买的理由。而现在她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这冬春之交,蛮人再度大规模来犯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可这个隐患却没有消除。城里的富豪大多还躲在外地,有点门路的也都想办法入关谋生了,看城外那些村子都荒废了一大半,农庄里也没几个活人走动。
之前兵器走私的事儿陶倚君有意识的去屏蔽了相关消息,更何况到现在山石都还没被放回来,想必这里面也有很多不可说的缘由在。她没兴趣去挑战国家机器,只想好好的规整自己手上这一亩三分地。
做个土财主不好吗?喝酒吃肉它不香吗?有这个时间她多淘弄一个药方子不行?
反正陶倚君做到了不闻不问的程度,也强压着磐蛮不许他私下去打听山石的情况。
卫老也同意她买个庄子。手里面的地多了,给她干活的人也多了,城里这两间宅子已经住满,连城外的工坊都塞得差不多了,再来真安置不下。
有个庄子就能把职能分开,管理农庄的阿甲他们可以搬出去,工坊那边公输韧已经逐渐上手,老孟也在那里做事,两人扣手协作,运转完全没有问题。
他家陶娘子年岁也渐渐大了起来,总要说亲的,凑一屋子男人也不是个事儿,肯定要被人闲话。阿甲他们搬出去后,找个时间把隔壁宅子跟这边宅子打通,再重修一下外墙,做个三进的院子没有问题。
但卫老觉得要是可以,最好把后面两套也买下来,反正那边已经没有人住了,翻修一下,给陶大郎也得准备一套房子。
陶倚君听完卫老的话,“啧啧”两声,这看上去单一的花费不大,可加一块儿,就足够让她头痛了。
“买宅子的事情得放一放,或者买来不急着重建。我的意思是先把蚕房建起来,那是能生财的门路,早一点建成也能早一点见到进项。”
卫老对这方面没有了解,虽然知道丝绸很贵重,可这是边关,丝绸什么的不能吃不能喝,有必要一定要修建这么大规模的蚕房吗?
而且边关多战事,各方面条件也不如关内,养出来的蚕能不能做成丝绸他也不敢肯定。有这功夫,直接去关内采买不行?
陶倚君表示当然不行。
瓷器和丝绸在几千年里都是硬通货,边关虽然在现在看来很不安稳,但是她却是知道的,至少这一两百年间,边关尚算平稳,至于以后,她活不到那个时候又干嘛要去管那么久远的以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