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

楚蓉挑眉,听着几个长工八卦李大鹏和孙娟两人的事儿,心里忍不住安安盘算那两人还真挺合适的,李大鹏过了年可就二十六了,虽说比那孙娟大了十岁,但孙娟毕竟有过那么一出,换做现代或许没啥,顶多膈应一段时间,但搁在这时代,那就是失了清白,要是李大鹏不介意的话,两人在一起倒不失一桩好婚姻。

黄书海和孩子们回来时,饭菜已经准备好,因为天冷,男人们就在堂屋里围了一大桌,孩子都被安排在西屋的炕上,媳妇们则是在西屋底下并了个桌子,也顺带能照顾一下娃子。

好在当初建房的时候,楚蓉把每间房子的规格都扩了两米,即便是两个桌子并在一起围坐十几个人也不显拥挤。

一边吃一边聊,不知怎的小陈氏突然问到那一百亩水田的事儿。原来是长工们来之后,跟她念叨了几句,以往村里早稻都在四月初种植,大概十天左右就可以全部种完。

而楚蓉这边有一百亩地,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几天就开始插秧,把农忙给错过去。

“这个我也想过,咱们三月底那三天种,雇上五十个人,有三天也能弄好,到时候怕是还得雇上四五个的帮工在那边照看田地,雇人的事儿就交给你。”

“那成,到时候先紧着村里的人,不够了再去外边找。”小陈氏笑了笑应了声。

边上的几个妇人也听得真切,这时代兄弟姐妹都不少,就比如大林媳妇家里就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因为男人多,等给她小弟娶了媳妇后,要不是她这俩月帮衬了一下,怕是连锅都揭不开了。

前几天传来消息说弟媳妇怀了孩子,大林媳妇还想着明儿带上些银钱吃食去瞧瞧呢,要是能让娘家兄弟出来俩去照看那些田地的话,那家里的日子肯定就好过了。

第285章 应下了

这小心思可不止大林媳妇一个人有,另外的四家人,除了守江媳妇家里姊妹多就一个哥哥外,剩下的那三家或多或少都能空出来一两个兄弟。

她们都看好那长期照顾田地的几个名额,因为刚才楚蓉提了一嘴,照顾田地的也按照长工来算,早中晚三次看看田地里的水,剩下的时间就到山上帮忙,唯一麻烦的就是山上房屋不够,不能住这里,但一个月多给三百文算是路上的辛苦钱。

这点儿看起来麻烦,但几个妇人都知道就算家里兄弟真来了,也肯定不能住在这里,毕竟不是自家村子,家里还需要照看。

几个妇人家里也都是周围村子的,离得不算远,走路有半个时辰一个时辰的就能到,对于庄稼汉来说,根本不算费力的事儿,而且娘家也都不富裕,人多地少,就那么两三亩地,家里嫂子们都能种下来,根本用不着男人。

想到这里,大林媳妇就有些坐不住了,手里的碗筷也放到了桌上,偷瞄了楚蓉几眼,不知该如何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