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卖小吃的,有兜售土特产的,有甩卖新鲜瓜果的,郭瑾四处张望着,突然瞧见些什么,蓦地双眼发亮。

竟还有——斗鸡?!

据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养鸡便已极为普遍了。汉朝时期,人们更倾向于圈养公鸡,也即斗鸡。甚至曹植还专门写过一篇《斗鸡颂》,其中的“长筵坐戏客,斗鸡闻观房”便是描写当时斗鸡的场景。有钱人家为了养出品质好的斗鸡,甚至“一年费二千石”,花销巨大。

郭瑾好奇凑上前去,人群中正有两只雄鸡在翕赫酣斗。每一次出其不意地飞扑掉毛,都会引发人群中阵阵唏嘘感叹。

渐渐地,体格较壮的黑羽斗鸡却意外落了下风,铤而走险压中筹码的观众们纷纷鼓掌叫好。见表演即将结束,估摸着马上便要开始摊主的卖鸡洗脑环节了,郭瑾撇撇嘴,正打算抽身离去。

谁知,就在众人对着获胜弱鸡一阵爱意抚摸时,路边不知打哪儿行过一位博带曳地的木屐少年。那人清亮的眸子扫过人群中的昂首公鸡,忽而嗤出一声:“不过雕虫小技耳。”

郭瑾:“……”

这突如其来的王霸之气是怎么肥四?

郭瑾循声瞧去,刚刚出声的少年不过十七八岁的模样,长发未束、面容白净,一袭宽袖儒袍松松垮垮拢在身上,本是随心所欲的装扮,可他的眼神却又锐利非常,下巴轻轻扬起,轻易便油生一股藐视天下的气势。

默默收回迈出的右脚,郭瑾缩在人群中,老神在在地看着热闹。

摊主似是被少年不咸不淡的语气激恼,不由得怒目而视,“公子无凭无据,莫要空口污蔑!”

围观群众亦跟着指责出声。

少年冷嗤一声,极为不屑地睇了摊主一眼,“若是污蔑,何以狸膏涂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