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云喜滋滋地拿来课本端在手上翻找,不一会儿功夫,就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念了起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我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
抑扬顿挫,掷地有声。
林锦云的朗读不仅富有感情且强弱得当,时而轻声细语,时而声如钟磬,很能引起听者的共鸣,让听者愿意跟随着这个声音走进课文里,随着朗读者的情绪去思考和体会。
一篇课文看似平淡,听却有趣。
蒋兰喜欢极了,不等林锦云问自己听后感,就摇着她的手让她再读一篇。
林锦云见她喜欢,尽管已经觉得口干,却还是乐此不疲地读起另一篇课文。
这个突发奇想的提议让给予者和接受者都感受到了满足和乐趣。此后的每天晚上,两人的固定睡前活动就变了念课文和听课文。
林锦云为了让蒋兰觉更迷恋此事,每晚就换着题材来念,散文、小说、寓言、有时甚至朗诵几篇古诗词。
蒋兰果然对此起了兴趣,听得越发入迷,有时甚至还会在听完朗读后针对听到的内容提问或发表见解。
这项活动默默进行到第五天夜里时,已经呈现出半休闲半教学的模式。
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听书人,都各有所得,受益匪浅。
今晚是林锦云在家的最后一晚,她早早洗漱好就坐到床上翻着书本找课文。她今晚打算多读一两篇,便找得愈发卖力,连蒋兰走进房间都没察觉。
看着她这副全身投入的模样,蒋兰心里既有感动同时又泛起心疼。虽说爱听书,但她更想林锦云今晚能睡个好觉,只因知道她明天要坐将近两个小时的车才能到学校。到了学校估计还得清扫宿舍,拆洗晾晒,归置东西等等,做完私人的活说不定还得做公家的,而干这些活的精力都需要由一个充足的睡眠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