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是采用了量子芯片,那么不如将各种类型垃圾的种类、体积和质量统计出来并且挂在学生们成立的垃圾分类处理网上?
挂网意味着对外销售,一些企业需要可回收垃圾(例如铁、铜、玻璃等)可以直接在网上下单,由学生们安排车辆送货上门。如此就实现了可回收垃圾的直接销售。
通过实验,学生们还发现,生命周期结束吞噬ii菌落中,重金属含量最多的元素就市铅和铜、铁。
在萧铭没有安排的情况下,学生们自主化生为炼金术师,讨论分析吞噬ii菌落中的铜一类价值较高的重金属是否可以提取再次利用。
无论这种讨论和研究是否有成果,学生们有这种精神是一定值得鼓励的。
江城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有16万吨左右,其中四分之一大约4000吨会在民沙县垃圾处理厂处理。
目前学生们建设的垃圾处理方式每天能够处理720吨垃圾,只能分担处理厂一部分垃圾,大部分垃圾还是按照老方法送到几公里外的郊区填埋,闵主任也乐意将一部分垃圾交给学生们处理。
萧铭看着现场的运行状况,十分满意,平时娇生惯养的学生们在这里挥汗如雨,一点都不娇气。
班长杨力还是十分有责任感,虽然垃圾处理目前只是试运行,他也不会忘记和闵主任商谈垃圾处理的费用问题。
按月结算,这是双方商量的结果。
但是连续处理几天之后,闵主任发现不对劲啊!
江城给予处理场的补助是每吨60元的处理费,这份部分费用当然不是江城政府给,而是来收取居民们垃圾处理费的一部分,但是闵主任转手就要花30元每吨的价格,把垃圾给学生们,这不赚钱啊!
江城垃圾分类处理在江城并没有完全试行,所以闵主任处理垃圾很简单——找出有用的回收,没有用的填埋。
土地费用、环境保护治理费用再加上人工等等,算下来垃圾处理厂处理垃圾的成本每吨只需要十五到十七块。
但是如果把垃圾交给学生们处理,每吨的成本硬生生的三十块!不能说闵主任血亏,但是利润就少得多了。
闵主任想着,既然当初萧铭带着学生们来的,那么少赚就少赚一点,算是给萧铭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