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方落,就有人开始反驳:“郭郎中年纪大了,越来越守成,宣武二十七年因为决策失误,导致河坝决堤,百姓遭受二次伤害
,后来虽然将功赎罪,但依然无法掩饰其能力不足的事实。”
“既然郭郎中不行,可以另派人选,微臣觉得余少卿可堪大任,余少卿在宣武三十年治水有功,陛下曾盛赞其为能臣干吏,是肱
股之臣。”
……
朝臣争吵不休,各种派系出于各种目的你来我往,好好的朝会倒像是菜市场一样热闹。
宣武帝被吵得头疼,按了按眉头,脸上带上了一抹倦怠之色:“行了,此次治灾以户部侍郎崔维桢为主,工部郎中郭敬为副。郭
敬先启程,崔爱卿回京后再启程前往明州。”
“父皇!”
魏王急了起了起来,他有些想不明白父皇这个莫名其妙的任命了。
宣武帝按了按手,一副不虞多说的模样,魏王也冷静了下来,没再与宣武帝硬碰硬,而是绷着脸没再言语。
朝会很快就结束了,魏王沉着脸回到魏王府,第一时间回了外书房,门人谋士已经等候在外书房,待知晓了朝会上发生的事情
,俱是沉默了下来。
“诸位先生,你们说父皇这是什么意思?”魏王率先打破了宁静,虽然他心中已经隐隐有所猜测,但还是想听听谋士们的意见。
大家面面相觑,最后有人迟疑开口:“崔侍郎年轻有为,深受陛下器重,此番让崔侍郎赈灾治水,应该是为了锻炼崔侍郎,好教
他日后能够独当一面,成为真正的肱骨大臣。”
郭敬的治水能力毋庸置疑,虽然曾经犯过错,但是瑕不掩瑜,此番有他作为副官协助,治水赈灾还是很容易的。
确实是这么一个理。
但目前的问题是崔维桢如今还未返京,若是在路上发生了什么意外,或者行程拖延,失去了赈灾的献祭,还是会存在许多变故
。
这也是魏王在朝会上这么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那些暗中见不得魏王府好,或者与崔维桢有仇的人,肯定会趁此机会兴风作浪,崔维桢不能从中调度,及时应对,无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