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页

楼外楼[校对版] 李维北 1426 字 2022-11-05

再者,剑道一直都是东方哲学的入口,讲究气、剑、体一致,以静制动、不变应万变、后发制人、弱胜强柔克刚,剑道之中都能体会到。剑道还很强调精神力量,可以通过它训练处处惊不变、心静如水的沉着应对危机能力。

最初剑道可追溯到三世纪大河时代。

北魏景初二年,日本雅马台女王卑弥呼使者来华朝见,魏明帝封“亲魏倭王”,赐予五尺刀二口和大量丝、绸、缎、锦、布匹和马。此后汉刀经民间商人由朝鲜大量传入日本,而成“扶桑”刀制祖形的一种主要源流。

剑道最初是一种战斗技法,早期剑被称为“多知伽伎”、“多知宇知”和“太刀”,通常说法是汉代从中国流传,手柄带有环首、直身窄刃的单手平造型“大刀”仿制。

八世纪末,源赖朝鉴于重文轻武可积成国力不振之祸根,开始实行孔子“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合一教育思路,追求文武并重,整个社会习武之风与日俱增。

日本剑道流派的特点,极类似于传统的中国武术风格分布,显现了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部族群体遗传上的差异。以南国九州为代表的剑法,刚毅、从容、多变,跌宕凌厉;关东本州则以骠悍、凶猛见长;而奈良地区,融集了两者之长,兼具堂堂正正、干脆利落、飘逸简洁之优越。从现在看来,正是镰仓时代奠定了日本剑道统一的基础。这一时期,对于剑道的发展应是具有历史性的、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简单讲述了关于剑道的发源,藤村圭佑发现梁左没有丝毫不耐烦,不由心中佩服,很多人只追求结果,却忽略过程与前例,这是大忌。

“梁左阁下,武道精义是前人钻研出的武学精华,不同流派着重点不同。”藤村圭佑以庄重的语气说着:“柳生兵法家传书道,修行目的是充分熟练基本技法,使能在实战时以无意识状态做出适当技法和动作。传授我剑道的师傅,讲究信奉的是五轮书之中‘无念无想’、‘石火之当’。”

无念无想,即敌人攻击我,而我想要进攻时身体自然而然变化成攻击体式,内心集中攻击的意志,手脚自然,强力敏捷。这是长期训练锻造的本能。

石火之当者,敌我双方接近到双方可以用力杀死对手距离时,自己的刀不必先向上挥起而十分自然强力打击,这是需要强韧的脚、腰、手三重力量合二为一。讲究勇猛精进、气势雄浑,不给敌人任何缓和余地。

因而之前与梁左搏斗时,藤村圭佑十分自然就从朋友切换成生死斗之态,刀刀致命,迅烈如火,看似简单的姿势却让梁左生死悬于一线。

战斗时豪烈残酷,然而剑道平时讲究的却是蓄势,克制,是日常修行的最重要一部分,到实战时常常伴随剑客吼声连连,震耳欲聋,就是日常修行的结果。

梁左听得十分受用,自己比起这样经过专业持久训练的战士还是有不少差距。

他问道:“之前在海面上,你不断进攻时,我竟然没有发现你的一点破绽。实在厉害。”

藤村圭佑脸带拘谨的苦笑:“梁左阁下谦虚了,明明可以一击击倒,你还是让我展示了自己所有能力,我们之间差距实在天渊之别,难怪阁下可以从有破法者坐镇的集中营越狱而出……”

梁左听得都脸红,这家伙夸人真是有一手,而且给人感觉是发自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