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硕博的阶段,是在搞顶级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这种玩意的?
就他这个准院士,也都还多少因为是关系户,才进入了量子计算机的项目组,很是刷了一波威望。
进了书房喝着热茶,郭跃着他就问道:“有心事?”
顾松叹了一口气:“是啊。团队还是太年轻了,第一次自己发射卫星,就失败了。”
郭跃无语:“这不挺正常吗?你是不是太顺了,经不起挫折?”
“那倒没有。但是出了问题,就想着怎么解决啊。眼下燧石航天也不比当年了,老师,再帮我挖一些人呗?”
第598章 锄头向大工程师挥去!
燧石航天初创的时候,想要挖人困难重重。
私人企业搞航天,真正热爱航天的人才,当然担心这个平台的发展和未来。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圈子,放弃了现在的平台,如果去了另一个地方,冒的风险不小。
如果私人航天企业倒闭了呢?就算能再回原来的平台,发展也一定大不如从前。
所以,当时的燧石航天,只能先组建一小支研究队伍。其中最牛的,还是范元白那个憨批。
到火箭可回收技术实现了突破,自己的卫星也上天了,燧石航天才以董和光这样的星海社和星海俱乐部骨干为基础,组建了专业的执行队伍。
现在这批队伍经过航天科技集团近一年的培训,有了一定的执行能力。
按照顾松现在的能力,董和光他们发射指挥和测控这个环节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关键。
但火箭上天之前,质检、安装、测试,这个阶段还需要更牛的人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