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很快,新书甫一摆在书斋门口,便再次掀起了京中话本的风潮,且比之前更为势大——无他,只是因为《戏说山海》的

第一部 本就十分具有热度,哪怕仅有作者的名头,也会有人特意前来买账,当然会比《甘泽谣》更受欢迎。

而同样,在接连两本书籍的带动下,《折桂题抄》也依然在稳步发展。只要走近书院,甚至是国子监,一定能够看到有人正拿着最新一期的题刊研究,或是诵读背记,或是奋笔疾书,一派好学景象。

就连国子监的祭酒大人也曾看过上面的文章,还不禁发出感慨——

“真堪为‘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这句赞叹传扬出去后,便有更多的读书人心生好奇,前来顺安书斋购买题抄,然后一个接一个地为其中篇篇佳作的文采而拜服。

因此,不论是正经的科考辅导书,还是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话本闲书,全都尽数大卖。作为投资商的裕王在看到甜头后,则更加大方,一口气从江南抽调了不少板印工匠入京,非常有效地缓解了顺安书斋如今供不应求的压力,进帐也愈发可观。

捏着手里数了半天的银票,明昙不禁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幸福感,差点热泪盈眶。

终于有钱了!

脱贫致富近在眼前!

但无奈,她手头上还有编书这个耗钱的任务,且书斋的进帐也需给林漱容、明暶、裕王、翰林院诸位大人们足够的分利,还要给周掌柜他们结工资……

所以这么一算下来,真正能留在私库里的银钱并不很多,明昙依然处于赤贫阶段。

致富了,但没完全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