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

然而,待明熠称帝后,这位尚书却厌倦了官场争斗,所以向陛下自请辞官。明熠见他去意已决,留其不得,但又颇为感念这位老臣的大义,于是便封他为信国公,长住京师,得享安逸之年。

后来几年,信国公老来得子,对这个唯一的儿子极尽宠爱,并发誓要把他教导成一个出将入相的大才之人,替父向新朝立功,以报陛下的恩情。

但奈何,事不遂人愿——也不知是不是fg立得太早太狠的缘故,这信国公独子压根在读书一道上没有半点天赋,连半个时辰都坐不住。别说出将入相,就连科举都不愿去参加,气得信国公当场抄起拐杖,将他绕着院子追打了好几顿后,才勉强去考了一回,然后……

然后便是死也不愿再上考场了。

不孝子这般坚决的态度,真是差点把信国公气出个好歹,整日老泪纵横连连叹息。

老来子嘛,无论在哪儿都最为受宠,又是家中唯一的独苗苗,难道还能当真打死他不成?

所以,在又打了几顿后,见儿子还是死性不改,信国公也只能作罢,在家中给皇帝遥奏罪己,称有负陛下的进爵之恩。

国公府打孩子的事在当年闹得很大,就连皇帝都有所耳闻。他本就是个开明君王,很能理解国公独子志在别处、不愿读书做官的想法,因此并未接下信国公的罪己折子,还特意亲临府上与之叙话,宽慰他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可是,信国公却是个极为较真的人,认为全怪自己违背了当初的誓言。执念郁结之下,连身体都变差了许多,接连生了好几场大病,险些就此驾鹤西去。

皇帝不忍看到他自己折腾自己,有意施恩。恰好正逢吉年,大公主二公主都到了选驸马的年纪,于是便将信国公独子的画像送到温妃那里,让她问问两人的意思,觉得这位公子如何。

信国公独子出身高门,长得一表人才,而且在老父气病后,便立即发奋读书,没几年便考了个秀才回家,可见心性确实当得起一句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