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页

解决这个麻烦的手段也很简单,只要大兵们从车里出来,把装甲车扶正就可以——车上仪器脆弱,可炮塔质量再差也不会因为翻车这点事损坏。

届时只需要一枚毒烟弹就能把蚁群驱散,可问题是巨蚁哪能眼睁睁看着大兵们扶正装甲车?

先后两支队伍被巨蚁教做人之后,美军被迫向外出的部队下达禁出令,即只要装甲车附近有巨蚁出没,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装甲车。

这样的命令简直就是个笑话,托马斯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多国部队的笑柄。

多国部队有没有人笑话他没人清楚,但是消息传到中方基地之后,基地里的官兵们却没少幸灾乐祸,好事的官兵还把这事儿编成了段子,大意是说,若不是巨蚁不接受俘虏,被困的美军早就向巨蚁投降之类的话。

不过这事儿对当事人来说半点也不好笑,翻倒的装甲车不能扔着不管,必须派出支援部队,才能把被困的部队救出来。

面对这种棘手的情况,美军最终还是决定从空中支援入手,干脆申请了一批武装直升机,哪里出了问题,飞机就到哪儿抛射毒烟弹,掩护大兵们出来扶正装甲车。

不过任务距离越来越远,直升机腿短速度慢的毛病越来越突出,托马斯只得再向前进基地派遣一批固定翼飞机。

投入战场的技术装备越多,多国部队的后勤压力就越大,运输机群日以继夜地飞行,却只能勉强保障物资供应,托马斯不得不向五角大楼申请更多运输机。

美军的应对方案是他们最擅长的作战方式,不可谓不强悍,可是这套方案却被叶涵等人批了个体无完肤。

不就是放毒烟么?还用着得上完了直升机再上战斗机?直接在装甲车左右两侧甚至车底装一套发烟装置,不就什么都解决了?

叶涵实在不理解美国佬的大脑回路究竟是怎么长的,难道美国人的思维已经僵化到这种地步了吗?

尽管过程有些波折,但多国部队还是一点点理顺了非洲行动的脉络,不仅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手段,后勤供应也得到了合理优化。

托马斯也有过打通陆地交通线的想法,可是两地直线距离两千多公里,中间横跨数个国家和大片雨林,加之非洲的交通本来就不发达,直线距离换算成实际距离只怕不下三千公里。

而且一路上不见人烟,反倒处处都是蚁巢,不仅得不到任何补给,反而需要清剿虫巢。

加上巨蚁肆虐数年,原有的公路早已破败不堪,光是修筑三千多公里的公路,就得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耗费的资源是空中运输的数倍之多,不管怎么看都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