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成默默想着,忽听得身旁一个声音道:“这黄豆粗鄙之物,没想到能有这般滋味,怪不得赵家大肆收购黄豆,真是一本万利啊。”
闻声看去,发现是个不认识的学子,瘦长脸,穿着秀才衫,衣领绣着松纹。
莫非是长松学堂的人?顾玉成眉头微皱,道:“此言差矣,兴隆酒楼每日里只需黄豆一百多斤,不曾大肆收购。至于一本万利,诸位方才也看到了,这豆子要磨要煮,既费人力又费柴火,怎么可能一本万利?不过是薄利多销罢了。”
赵崇大声道:“顾兄弟说得对!”
瘦长脸动了动唇没说出什么,悄然败退。他对这黄白之事实在不熟悉!
一阵浓郁的檀香味儿飘来,瘦长脸身后穿着同样衣衫的人凑过来,故作疑惑:“如此妙方,怎的不见早献出来?”
顾玉成瞟了眼这人嘴边的白色豆花,平静道:“大约是宁安镇并没有遭遇蝗灾,不需要兴隆酒楼拿出安身立命的方子吧。反倒是这位兄台,不知可为宁安出钱出力?”
赵崇跟着看过来,目光炯炯,似要在人脸上穿个洞。
豆花嘴脸上一红,退后半步,哼哼着“不过商人尔”往后退去。
这俩人你退我退的,就看到了藏在树后的顾明祖,看他并没吃豆花,便委婉邀他一同“品鉴”。
顾明祖:“……”
别人不知道,顾明祖却很清楚两个同窗为什么发难。概因差役来通报的时候,谭县令和顾仪正好评价到他们长松学堂的诗作,还点评了他两句,马上就到这两人的诗作。
眼看露脸在即,却被活生生打断,两个同窗哪里咽的下这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