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她嘴上不说,心里却至今以为陶湘当初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才会断然去香港打工拼搏。

十年前, 陶湘从北方回来时,一贫如洗的陶家除了陶家叔婶,还多出了一个陶光荣。

原来陶光荣被亲生爹娘带回乡下后,对于贫瘠的农家条件适应不惯,他的性子被陶家叔婶宠坏了,又哭着闹着要回去,结果被不耐烦的亲爹娘打得半死,大人打完又受哥哥姐姐欺负,那段时间可以说生活是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并不经打的陶光荣很快生病发起高烧,在用尽土家办法也无法救治后,那对乡下爹娘又把他丢给了陶家。

陶家叔婶早在断掉关系的时候就对陶光荣心灰意冷了,可看看到底是养在膝下多年的儿子,感情总归有些,索性咬着牙就用陶湘留给他们的钱送陶光荣去了医院。

在花掉大半存款后,陶光荣终于被救了回来,而且生死线上走一遭,脾气竟同以往大不一样,变乖巧听话了许多。

陶家夫妻接他回了家,继续当儿子养,只是情感上难免冷淡许多,不然去年也不会给他娶一个乡下媳妇,就为了好拿捏,可以伺候二老。

当年四个人住在家里,由于钱花去不少,剩下的就只能省着些花,每月除了能去街道领陶湘的津贴补助外,一时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那些烈士补助陶湘在北方自己用的时候堪称滋润,如今分到四个人身上,那就是捉襟见肘。

陶家婶婶觉得一定是那时多养了个陶光荣,才会让陶湘一声不吭就这么独自跑去香港自力更生。

“这些年在外头一定很苦吧?”陶家婶婶知道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的道理,她握着陶湘的手,满脸心疼。

陶湘摇头:“没有,没吃什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