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遘死后不久,他二儿子萧祯带着全家南下避难,为避免被奸党和军阀追杀,他在渡江时指江为姓,改姓为江。一千多年之后,这个文教昌盛的家族又出了一位多才多艺、喜欢吟诗的老人,那便是后面的佳话了。
扯远了,且让我们再回到萧梁时代。大家知道,南朝的都城都在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但为什么江陵却成为了萧梁皇族的依附之所呢,这还得从梁元帝萧绎说起。
萧绎这个人是个奇人,他做了皇帝,也成了罪人,那就是萧使君所说的“江陵焚书”。
大家可能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之一。但是萧梁末年的江陵焚书,其后果和影响与始皇帝焚书不相上下。
第248章 梁元帝萧绎
中国历史上典籍丰沛,但可怜的书卷总毁于兵火动荡。西汉成帝的时候,点校天下图书,收集了三万三千多卷,但随着三国两晋动乱,到东晋初年,江南的官府只剩下三千多卷藏书。
南朝梁武帝的早年,社会比较安定,梁武帝父子都重视文化,因此让天下献书,首都建康共收集图书八万多卷。
梁武帝是个推崇文化至极的皇帝,他的儿子们也都跟父亲一样知书达理,一个个文质彬彬仿佛大儒。
三国时候有“三曹”的说法,指的就是曹操、曹丕和曹植,他们虽有帝者、王者的身份,但在文化上也造诣极高。
而南朝的时候,也有“四萧”的说法,指的就是梁武帝萧衍,以及他的三个儿子——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
梁武帝是个长寿皇帝,他有八个儿子,其中长子萧统很早被立为太子,但熬了多年没熬过老爸就去世了,之后三子萧纲继为太子。
为什么没传给二儿子呢?因为他的二儿子萧综,传说是前朝南齐皇帝萧宝卷的遗腹子,并非梁武帝亲生。
萧绎是梁武帝的第七个儿子,他被封为湘东王,在荆州这个地方当刺史。
可惜他虽然贵为王子,但少年时就遭遇了人生打击。
萧绎生下来就天资聪颖,是个地地道道的学霸,而且特别勤奋,勤奋到让人嫉妒的那种。
他勤学苦读到什么程度?每天读书读到半夜都手不释卷,甚至睡觉的时候都让侍者在旁边给自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