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杉大学时候也是个运动活跃分子,喜欢登山、玩极限运动,所以对别人来说,在荒无人烟的高原上勘界是件苦差事,但他却是如鱼得水,乐此不疲。
勘界是两个国家的事儿,所以勘界队里既有中国人,也有塔国人。两国虽然签了协议,但落实在实际中却又不一样,地图上画条线,大山里跑断腿。
何况勘界协议中描述的只是界点,至于两个界点之间如何连接,是按照直线走向,还是根据山脉走向,或者根据河流流域,或者根据历史聚落,都需要勘界队员们分析、争辩,甚至上报解决。
所以,字面上的协议签了,但在实际勘察中仍有寸土必争的情况。
这一天,勘界队面临的任务就是从上一个界桩出发,再确认和安装下一个界桩。
这也是他们每天一早醒来都要面对的工作。
上一个界桩位于海拔四千多米的一座无名山顶上,在两国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勘察队打穿石头,埋下水泥桩,又用混凝土封住,然后两国人员分别把各自的国徽镶嵌在界桩的两面。
至于下一个界桩,协议中已经详细规定了经纬度,但从这个界标到下一个界标的实际连线还需要两国勘界人员确认并绘制在地图上面。
大家知道,所谓的山脉,其实并不是一脉相连,各个山峰顶连成一线的那种,许多山脉走着走着就会形成许多分支,这些分支或许能在谷歌地图上分辨出来,但如果站在崇山峻岭里,当你前后左右都是山的时候,你根本分不清哪座山是主脉,哪座山是分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说得恰到好处。
所以很快,从上一个界标到下一个界标的走向,两国的勘察队又有了不同意见。
两个界标之间有一座小山。
说是小山,只是相对于周围的山而已,其实这座山海拔也有三千多米,比赫赫有名的五岳要高上许多,甚至比五台山、峨眉山都要高。
在中国勘界队到场之前,塔国的勘界队已经在这里走了一次,他们自然把这座无名山划到了自己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