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二十三年的喀拉亚吐尔村,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维族村,相反,这个村子里汉民也不少。
有人会问,汉人是从哪里来的?
其实历史上汉族大规模迁居西疆的事件也不少,清朝末年,左宗棠为了平息“中亚屠夫”阿古柏之乱,曾带着湘军出玉门关驱逐入侵的浩罕人。
西疆山多沙漠多,而且离中原的补给线又远,所以从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后,就发明了一种办法,那就是亦兵亦农,让将士在当地屯田。
左宗棠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当时为他筹集军务的陕西布政使杨昌濬就写诗云: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这些屯田的兵员,许多人最后留在了西疆。
后来斗转星移,到了五十多年前,在我国的西北边疆地区又发生了一起事件,许多人口被“拐骗”到了异国他乡,再也不能返回。
第444章 伊塔事件及其余韵
原来苏联二战后人员伤亡很大,劳动力十分匮乏,尤其是与我国邻近的中亚地区,那里本来就处于帕米尔山结之下,地旷人稀,许多牧场、农场无人开发。
事在人为,没有人,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以前若干年我们有种思潮,每当谈到人口,往往觉得是一种负担,但相反的是,人口才是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
因为不管是生产消费,还是保卫国家,人口少了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六十年代初,正好中苏关系遇冷,所以苏联就盯上了中国远疆地区的人口。
因为苏联经济条件较好,而我们这边生活困苦,还在不停搞这类那类的运动。于是克格勃特务趁虚而入,他们渗入西疆,鼓动许多边疆民众自称苏联侨民,要求“返乡”。
苏联中亚地区的广播电台也开始用当地语言播放节目,宣传美好的“苏式生活”,加强对老百姓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