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页

所谓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即指修道本身无所谓目的和所求,但其一切所为皆指向长生,终得长生。

这里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好比说有一个傻小子。

他在做了好人好事后,意外得到了福报走了好运。

但他起初并非是为了这福报而去做好事的,他是在无目的的前提下种了善因,因而得了看似有目的的善果。

其实一切都非他有意为之。

这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就像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在当下流动着,所谓的目的,乃是跳出了这个当下,返观或是向前看时才能发现的。

当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兴许根本就不是有意识为之。

就像一位儒道高人曾言,一人见到一个小孩子即将掉入井里,下意识的便要去救人,这是因为他认识孩子的父母吗?

是因为他想要通过自己的举动来赢得名声赞誉吗?

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提前想好的目的,一切都是下意识的自然而然就去做了的事情。

若在儒门之法里,这就是善端,是赤子之心;佛门中是未染的清静心,道门中更是遵循道法所得顺其自然,效法自然,为无为而无不为。

道祖的话,无疑是为慕莲捅破了她成帝壁障上的最后一层窗户纸,让她意识到自己即将迈出去的那一步到底该怎么走。

几日后,慕莲亲自送别了这群已经成了大帝的前辈们,同神界的其他一众神人们,一起目送着那寥寥几道身影的飞升远去。

此时站在慕莲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由平辈相交转为了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