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

北洋夜行记 金醉 1437 字 2022-11-16

她问我:“后来,那个叫姗姗的女孩怎么样了?”

我伸手把她手里的烟拿过来掐灭,说:“姗姗死了,做法那天,从钟楼上跳下来的就是她。”

戴戴沉默了一会儿,说:“那工厂后来怎么样?”

我收起笔记本,没有告诉戴戴,鬼曲的事情结束后一个月,恒和厂又有工人自杀。

后来,我曾登上过那座钟楼,才发现那地方非常高,不但能看见整个杨树浦,连苏州河都能看得见。站在那里,能听见整个城市都在轰鸣,跟那鬼曲一样。

这件案子发生时,金木刚刚26岁。他说自己琢磨了几年,没明白凶手到底该算在谁头上。这种感觉我也有过,25岁那年,我查过一件学生自杀的案子,所有的证据都说明不是他杀,但那学生的家人死活不接受警方的结论,他们认为,自杀也是有凶手的。

女工连环自杀这件事,我首先想到的是自杀研究里说的“维特效应”,认为自杀是可以传染的。比如,今年某地连发多人集体在地铁内服农药自杀;再比如一件有点诡异的事情:2001年9月,浙江永嘉县有个青年妇女因吵架服毒自杀,她14岁的侄女和一名同学参加了送葬,在出殡当晚,两个女孩喝老鼠药自杀。

我觉得,这种事情也是有凶手的。几乎人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站在高处会感到眩晕,会萌生纵身一跳的冲动,这种冲动叫作“坠落欲望”。

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自杀行为的人里,60无精神障碍,均是冲动型自杀;37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时间不超过5分钟;60考虑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这5分钟到两小时,就是杀人“鬼曲”存在的空间——一首多人联袂演奏的交响乐。

贾樟柯的《天注定》,讲的就是这5分钟到两小时的冲动,有人选择纵身一跳,有人选择抡起猎枪。

到底会怎样,人人心里有答案。

第17案 卷烟厂名人广告 东直门一命双响

上个月分享过一张民国初年哈德门香烟的广告图,上面印着一个抽烟的姑娘,很有意思。今天又见有人提起,说文案好玩:还是他好,哈德门。

我说,这款广告的完整版,是两个姑娘,文案是:吸来吸去,还是他好。

有个姑娘说:哎呀,你在讲什么?我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