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

宋翊听着魏虾米的话,脸上一红,狠狠地啐了一口:“下流!”

魏虾米一缩脖子,躲回到潘虎臣的身后不再言语。

白九歪着脖子,反反复复琢磨着“烟花轿子”和陆黄牙说的“谦德庄”。谦德庄白九是知道的,清末民初,谦德庄还是一片不毛之地,沟渠纵横,芦苇丛生。民国六年,直隶闹洪水,一帮灾民涌进了天津城,在谦德庄自搭了一片“滚地龙”栖身,所谓“滚地龙”,就是拿破芦席卷成半圆形,用旧毛竹扣上个茅草盖子搭出一个简单的窝棚,就算在这里安家落户了。八国联军入侵后,西楼村的大混混儿李珍、李玉兄弟相中了这块地,并且纠集了一伙地痞、青皮把持了此地,专做旁门买卖。舞厅、赌坊、烟馆、妓院一排接着一排地盖,不到三年,就形成了一片天津城里挂着字号的蚀骨销金窟。

“崔三海那天要去的是谦德庄的哪家妓院?”白九摸着下巴上的胡楂儿问道。

“百花乡!我们崔老大是那儿的熟客。”陆黄牙不假思索地说。

白九看了一眼宋翊,低声说道:“咱们可以走了。”

潘虎臣和宋翊对视了一眼,和陆黄牙拱手告别,转身出了四合院。四合院门口,是崔三海的灵堂。潘虎臣叹了口气,礼节性地给崔三海上了一炷香。崔三海的老婆带着四个小妾正跪在火盆边上,瞧见潘虎臣来上香,赶紧起身还礼。

突然,火盆边上一个奇怪的东西,引起了白九的注意,那是一个白色的猴脸儿面具,白九走上前去,轻轻地捡起了那个面具,放在光下仔细瞧了一瞧。

这面具是竹根雕成的,外面刷了漆,描了线,看老旧程度,怕是得有十几年时间了。

“这是崔老大的东西吗?”白九向崔三海的老婆问道。

“是。这面具他宝贝得紧,平时都秘不示人,隔三岔五就拿出来擦一擦。现在他死了,就把他喜欢的衣服物件儿给他都捎过去……”崔三海的老婆越说越激动,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夫人!这东西对破案也许有帮助,我想暂时借用一下!”

“好,你拿去吧!”

“多谢夫人。”

白九将面具用布包好,揣在了腰间,大踏步地出了巷子,潘虎臣给了宋翊一个眼神,示意她追上去。宋翊一点头,小跑着跟上了白九的步子,两人一路无话,直至走到海河边,宋翊才拍了拍沉思的白九。

“这面具可是有什么线索?”宋翊试探着问道。

白九扫了扫河坝上的土,坐在地上,掏出了那只面具,徐徐说道:“这面具的样式,让我想起了早年间我师父和我讲过的一桩津门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