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页

天津卫老城依照军制,长是九里十三步,高是两丈五尺,城垣内用实土夯筑,外用城砖包砌,设有四道城门。这天津老城的位置,东距海河两百二十二步,北距南运河二百步。

这选址有个讲究,风水上叫“双龙吐珠”,军阵上叫“划地开山护城阵”。啥意思呢?天津老城选的这个点,从半空俯视,扼住了两条水道咽喉,这两条水道成了天然的护城河,打起仗来既可以从上游取水,又可以以此为屏障,阻拦对方兵马。

然而,这世上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天津城距离两条河道太近,一旦洪水泛滥,顷刻之间就会被大水包围。洪水漫涨,沿着城墙上爬,不多时便能爬到半腰。一块城砖的厚度大概是十五厘米,过不了多久,就能泡透。赶上汛期,一泡就是好几个月,再厚的墙,也给能泡软。

康熙三十八年,北运河发生洪水,北运河武清县杨村段发生决堤,大水加上洪峰的冲力,一鼓而下,造成民房墙倒屋塌。自顺治到嘉庆的一百五十年里,天津城因为闹水灾被重修了十二次,城墙修一次加高一次,修一次加厚一次。

海河水系分北运河、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本地的府、州、县志中,对北运河决堤成灾的记载可谓恒河沙数,其中决堤次数最多、为害最深的当数河西务段。仅河西务至马头村段,就有棉花市、校军场、罄子坑、耍儿渡等多处险段。

康熙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皇帝亲临耍儿渡,命皇长子多罗直郡王允禔在此修筑新堤十六条。此后,这些大堤每年都在加高,这片密集的大堤,因其地处要冲,作用险重,被百姓统称为“海河大堤”。

每到汛期,这片大堤就是洪水和城内百姓之间的一道壁垒。

海河大堤在,城在!

海河大堤亡,城亡!

这么多大堤,相互拆补水量,是一个整体,毁了哪一个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整条河段决口。柳爷要炸哪一条,谁也不知道,河段这么长,找也找不到,防也没法防,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柳爷,起出炸药!

白九看了看表,基本确定这个时间和那天去三千当铺的时间是吻合的,然而这次,那个牵驴接送的老头儿却没有出现。这说明上一次是柳爷知道白九来等他,才会派人来接。既然等不来那个老头儿,白九只有自己去找了。

白九一挥手,从草甸子里站起身来。潘虎臣吹了一声警哨,将近二百号警察纷纷从藏身的地方跑了出来,列成了四列纵队。

潘虎臣亲自赶着一架驴车走到白九身边。白九拍了拍驴车上的棺材,翻身一跃,钻了进去,潘虎臣从外面盖上了盖子。

白九微微闭着眼,回忆着那天的情形。

老西沽浮桥往北是砂石地,往南是泥地。白九记得很清楚,那天他刚进棺材,驴车就开始剧烈地晃动,这说明路并不平坦,十有八九是向北,走的是砂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