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盗墓之敲棺 曹汉生 1491 字 2022-11-16

古彝文也叫古蜀文,并不一种已知的语言,暂时界定为“符号”,考古界称之为“巴蜀印章”,属于神秘的古蜀文化体系。

听到巴蜀我心里咯噔一下,马上联想到神秘的巴蜀种族,看来秦陵地宫里面的“三眼”的确是他们的某种记号。

同时我也疑惑起来,古蜀文化一直在坊间有流传,有些专家也以此为题,发表了不少丛刊,可是古蜀国就犹如一个巨大的谜团,历史久远,地理偏僻,等等原因,让他的真实性一直饱受争议,特别是古蜀国那如同天书般的文字一直没有被证实,业界也一直以此为目标,想要敲开神秘古老王朝的大门。

不仅国内,就算在国际上也因为没有文字流传和记载,一些外国人也只承认中华文明有记载的三千五百年历史。

远的不说,单说帮我查找诸鬼部落的卓老师就深受其害,因为没有文字被认证,所以他的研究始终得不到证实,一直郁郁寡欢直到我送给他的那几张拍有神秘图腾的照片。

我长吸一口气,看来这一切的源头,就是那座曾经辉煌、古老、神秘的古蜀王朝。

(第四卷 青山诡事完)

第一章 夏器

要说小司马的相瓷的本事那是相当没得说,可说到古蜀语,既然没有得到承认,他又是怎么认出这两个字的呢,我向他提出疑问,他挪动了一下身子,让自己舒服的仰在竹椅里,缓缓道出了之中的始末。

成都的白马寺最早始建于明朝,是当时的四川布政司参政郭斗主持,仿照洛阳白马寺修建。曾经的成都白马寺除了寺院,还有一些烧砖的窑厂。

从1920年开始,因为就地取土烧砖的缘故,当地人在下面陆续挖出了一些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以兵器居多,不少铜器上还错有古纹和铭文,当时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加之西南少数民族多,流动性大且乱的特点,这批文物根本没来得及上缴,便被当地人一抢而空。

随之而来的便是古董贩子蜂拥而至,那批铜器成了他们手中的俏货,被称为“夏器”。

据说当时同期以花纹和铭文区分,有铭文的为贵,有花纹的次之,素面的则为最下,而最下等的当时仅以几元钱就被当地百姓卖掉。

建国后这件轶事被贾凹平的一位同事得知,那人也是很出名的考古学者,他先后几次去了成都白马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周边老乡家里找到了一批当年的青铜器,很多因为保存不当已经废掉了,最后只清理出来“夏器”48件。

他将搜求的兵器分为直刺,横刺,勾击三类,并且摹写出器体上的各种纹饰,通过大量的列举与对比,最终发现了古蜀文字的存在,他认为春秋以前古蜀人就有了自己的文字,之后不知什么原因,断在了商末至战国时期。

可惜没等老人将这些心血发表,便因为建国后的那次动荡,犯了错误,被发配到甘肃酒泉那边去劳改,最终因为身体原因,死在了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