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书,参加考试,是无数学子,尤其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成就自我的唯一途经。

而且,九十年代初大学还没有扩招,高考录取率不到百分之十。加上大专录取率,才将将能过十分之一,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此时的高考一共是七门课。语文和数学是主课,各一百二十分。英语,政治,化学,物理四门,各一百分。最后还有一门生物,满分是七十分。

这七门课加起来,总分是七百一十分。

这是理科的总分,文科总分略低,只要六百四十分。去掉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改成地理和历史两门,少了生物的七十分。

但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没有体育!这对体育细胞拙计的小福星而言,真是太幸运了!

高一和高二的期末考试在七月五号就全部结束,成绩也发放到学生手里。七月六号要求除高三参加高考的学生之外,其他学生都离校放假。

整个教学楼都要被征用,作为高考场地。另外一所被征用的考场是市二中。这两个考场不仅要容纳本校学生参考,还将迎来不少外校生。

所有的教室都会经过严密检查,然后贴上封条,等待高考正式开始的那天,开放给学生和监考老师。

一高高三参加高考的是三个班级,应届的一班和二班,再加一个复读班。

原本三个班总人数本来超过一百人,可如今真正能参加考试的不足五十人。

进入高三下半学期之后,两个应届班人数就少掉了一大半,只剩下三十个不到。其中二十个都是一班的,剩下不到十个是二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