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花又从腰间掏出一个银锭子, 放在桌子上,“这是分家时得的十两银,加在一块,咱家也有了三十两。”
“那束脩总不过不多于五两, 有些人家只给一两, 再装上粮食, 也能入学,爹娘无需太过担心。”谢青云也是知道点剧情的。
这个朝代虽然背景是参考明朝,但那作者应该没有具体查过古代的物价,很多方面的设置都不太合乎常理,但剧情中有提到谢三郎去学堂读书只交了二两银,只是书本什么的杂费也花了一些。
只是古代孩子上学麻烦,入学前要准备束脩包括入学费,拜师费和谢师酬金。
入学费事必不可少的,便是三郎交的那二两,拜师费和谢师酬金那得需要老师看中你,正式将你收为弟子,才要准备这些。
这里毕竟是个小县城,在一些大城,束脩甚至要二十两之多,反正在古代没有送修礼是会遭受处罚的,更何况是谢青云这种刚要入学的孩童。
“只这么便宜,六郎是从哪里听来的?那老太太一年可掏了不止二十两,加上你二伯自己的补贴,三郎用的可远不止这么点。”王翠花有些狐疑。
以前在家,王翠花就十分不满谢老太对其他两房的偏心,特别是二房,谢长时还在考举人时,都碰见过多少次谢老太给谢长时塞银子。
后来谢长时屡试不中,谢老头就对他死了心,停了那些补贴,王翠花还高兴了一阵子,谁知二房又出了个三郎。
因着谢如意的福运,谢老太攒了不少的银子,给的就更加大方,王翠花闹过一次,却被公爹冷脸训斥一番,也就歇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