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赵朗、谢青云乃国之大才,为君分忧,地炕之法,造福百姓,赏宝钞百两,望此后勤之勉之。”大太监奉读。

赵朗和谢青云上身挺直,双手接旨叩谢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大太监将圣旨递给赵朗,待他站起,又笑眯眯的道,“皇上可是非常看中此事,也想见见你。”

“学生惶恐,定会仔细准备科举,不让圣上失望。”赵朗此时心里也是激动的,同时对谢青云十分感激,若不是谢青云,他怎么会有如此的机遇。

大太监又勉励了赵朗几句,此时一旁的县令才有开口的机会,“赵朗这位学生天资聪颖,可能不负皇上所托,公公就请放心。”

县令真是心里有苦说不出,他还是在圣旨来到县衙才知道县里有这么一号人物。

也不知这赵朗是办了什么大事,皇上竟然亲自下旨赞赏。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有听到圣旨的内容,都知道县里竟有人被皇上嘉赏,个个交口接耳,问这院子里原先住的什么人。

第62章

那有与赵娘子家走的近的人家, 皆是目露惊奇, 他们多多少少知道赵朗的情况, 不是说得罪了某个人物, 断了他的科举路。

可如今赵朗怎会突然受到圣旨嘉赏,看来这赵举人是要翻身了。

“我知道那是青竹学堂的赵先生。”有那家中孩子在曾听过赵朗讲课的妇人, 一眼就认出了他。

“那你可就不知了,赵先生早些日子就辞去了学堂。”又有那消息比较灵敏的,只因赵朗模样实在俊俏,见过的实在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