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真正历史上,明朝万历二十六时务策是“论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而崇祯帝则是更为关注策论,便出了“同朕共同治理天下的,是士大夫。如今士风不正,欲求无边而见识短浅。想要正士风以复古道,用什么办法可以做到”这题。

士风为何不正?上行下效,可谁又敢说皇帝的不是。

而在这个小说世界也是借助了明朝的一些史实,崇呈帝本就不是大才之人,只是兄弟相争,争到最后,竟只剩了他一个能承大统。

只是崇呈帝根本不适合治国,被朝臣压制,没有自己的主张,让朝代一下子从“严”法到了“松”法,所以宣德帝上位后,才会步步艰难。

谢青云便是猜测魏学冬可能是写的太过尽兴,直接将崇呈帝也给带了出来,而试卷上若无其他大的错处,学正们一般不会标注,可崇呈帝这是禁忌,学正们自然不可能单独划出崇呈帝,这便是

魏学冬最大的过错。

学正没有直接将魏学冬这张试卷关进小黑屋已经是手下留情,却不好直接指出来,怕是也想等着魏学冬自己发现。

只是曹学正应该没想到魏学冬竟然就这么直接质疑出声,所以也没做委婉。

魏学冬此刻背后早已被汗浸湿,吹来一阵风,就是一股凉意,心中仍然是惊魂未定,他不敢想像,若此次是科举,他将会是什么下场。

不说苦读全废,还会招了牢狱之灾,祸从天降。

直到曹学正提醒两次让他坐下,他才神魂不属的落座,曹学正开始讲起了经义,而魏学冬则是直到过了半节课,才堪堪心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