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食盐是掌控在朝廷的手里,而朝廷却不介入食盐的制作、流通和销售,朝廷直接与盐商合作,盐商贩卖食盐就必须从官府手中拿到盐引。

这就是朝廷允许你贩卖食盐的凭证,拿到凭证后,盐商只能在朝廷指定的地点贩卖食盐,而且受官府的监督。

所以正经的盐商是不自由的,他们贩卖的精盐价格高,看似赚钱,实则大部分都进了官府的口袋,这就是盐税,上交给国库。

当然是肯定有利润的,只是要是没有每贩卖一斤盐就要交付那相应的盐税,他们赚的可就是更大了。

便有人开始在其中动脑筋,便出现了私盐贩卖,刚开始被朝堂发现,宣德帝便发布了一系列律令,对私盐贩卖的处理十分严厉。

按律规定,贩卖私盐一经被发现,都会列为钦饭,而且买私盐的人也会受到严惩。

这律令也是制止了一些人,可也不乏那实在胆大的。

而自家有关系的盐商,便会花费大量银钱经过层层打点,接触到大人物,每年的孝敬钱,只为了让大人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他们私下贩卖食盐。

这样便不用上交那么多的盐税,虽然赚的一部分要孝敬给大人物,但也足够这些盐商赚的盆满钵满。

这样一来,盐税自然一年比一年少。

再由人插手,在账簿上做点手脚,更是让人查不出来其中猫腻。

而这次之所以被发现,就是因为在账簿上动手脚的那人,手段不高明。

据说是左尚书在查账簿的时候发觉,禀告给了圣上,这才有了现在户部上下如此忙碌,还从国子监调选监生过来的缘由。

只是账目数字,收支数字实在太大,而古代的算术又没有现代的这么系统方便,还没有电脑计算机,算到后面很容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