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布能多留几尺给我么?”

王氏一听,瞬间挣脱开杨氏的手,拔高声音,“你一个女人要做衣服干什么?孝哥儿又不在家你穿给谁看,你给我老实点,别”

杨氏急眼了,差点哭出来,“娘,你误会媳妇了,我是想裁着给孝哥儿做的。”

杨氏把心思摆在脸上,王氏一眼就看穿了,讥笑道,“就你疼孝哥儿,我做娘的没心没肺是吧。”

“没这回事。”

“行了,你先去做小宝的衣裳,孝哥儿的衣料我留着有,回头做好小宝的再让你做。”

杨氏闻言不好意思的点点头,抱着布料回了西厢房。

第7章

童生试后,韩夫子的私塾便传来喜报,应考的五名学生,考中童生的有三个。随后好些人想把孩子送到韩夫子这,说是想沾沾文气。

韩夫子以精力不足为由只招了八个学生,五个像谢行俭这样大的蒙童,另三个是十三四岁的少年,来私塾只想学认字好去县里找账房类的活干。

八个人分成两班,互不相扰。

今日开馆头一天,谢行俭早早的来了,和他一起的还有赵广慎。

赵广慎就是山娃,名字还是韩夫子起的,山娃说他家这一代是广字辈。

‘慎者,谨静也’,山娃做事有些毛毛躁躁,故夫子给它取字‘慎’,希望他以后做事能谨慎端方。

这一批蒙童的学堂设在私塾的后院,面积不算大。

为了方便韩夫子看管学生,学堂并没有像平常的家居房堆砌墙壁,而是沿着房顶挂着四张木制帘,一般人只要站在帘外不远处就能看清里面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