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渣场不远的地方就搭了个窝棚,窝棚里头有大灶,大灶上架着大铁锅。
铁锅里时常煮着热汤,有时是鱼汤,有时是米汤,虽不浓稠吧,可一喝就知道里头放得是鲜鱼新米,味儿香得很。
他们十个人,往往把一大锅汤都喝得一滴不剩,怪抹不开老脸的。
不过喝着喝着,也就习惯了。
打上一大碗,把自带的干粮掰成小块,泡在里头,别提多香了。
有的车夫还要逗着那两个半大少年说几句话。
“小兄弟,你们东家弄这个石渣场真是铺路的?”
这就是家里有银山也不能这么乱糟蹋钱的呀!
新来的刘家小子还有点怯场,比较老道的封大牛就笑着答,“当然是了。”
东家他们能耐大着呢。
当初卫星村还不是一个荒土坡?
就靠着几个人手,最后建成了现在的卫星村。
气派的村堡,宽敞齐整,夜里又安稳,不怕坏人或者野兽进村,猪羊鸡兔什么都有,连吃水浇地都不用亲自挑,直接一道水渠,就流进了村子和田地。
王村长能跟县城里那些大官们称兄道弟,赵大哥还当了农官,替三殿下种土豆还得了那么多的赏赐,司姐姐教他们练拳认字,就连回深山老家的赵婶子做饭都有许多他从来没听说过的新鲜花样!
总之,东家他们能想的,肯定是一般人想不到的。
既然他们说了要把从卫星村出来这条路都铺上炼过的渣子,从此再也不怕刮风下雨,多重的车过去也不怕陷进泥坑,人走在上头也不怕湿鞋,那就一定会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