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

耿二叔就打算再去趟临河村,再给村民们最后检查一下,留下慢慢调养的药,这剩下的半年,他就打算窝在朝圩村,再也不出来了。

至于明年,明年的事儿,再说吧。

耿二叔临走的时候,王府的管家还挺客气地问过他,愿不愿意留在王府当府医,待遇是一年八百两银子。

这待遇,放在现代的话,大概就是年薪八十万的样子。

比耿二叔的村医待遇可强了许多倍了。

吓得耿二叔连想都没想,赶紧说自己其实就是乡村游方郎中,根本不是什么名医,这回能治王妃的病也是误打误撞,知道了一些外洋人的手段而已,实在不敢在王府里招摇卖弄……这才回了卫星村。

耿二叔还不知道,三皇子和自家心腹也曾经说起过这位妙手回春,救了皇妃一命的老大夫。

三皇子一开始还有点怀疑,去年给岑先生用的那些神药,就是出自这位耿大夫之手。

但岑先生却认为不是。

“应该不是,若真是这位耿神医所出,为何卫星村不对外卖这些神药?神药携带方便,获利极高,若是做这门生意,不愁不能家财万贯,但据线报,这一年多,市面上是半粒神药也没流出来过。可见是真如王先生说的那样,神药出自外洋,用一颗少一颗,且还有时效。”

岑先生觉得卫星村的人大概都是奇人异士,都是小富即安,并没有追名逐利之心,倒是很让人佩服。

比如说这位耿神医吧,他也不开药堂,也不四处行医,就只去那中了铁毒的临河村,为中毒的村民治病,连诊银都不收,完全是自掏腰包倒贴送药,不得不到了王府给皇妃治病,即使治好了也不居功,只说是碰巧知道了个偏方而已,跟那些名医们住在一起时,也从来不跟那些人辩论争风,最后功成身退,飘然而去……可不正是高古隐士的风范?

三皇子听着觉得有理,也就不去纠结没有将这位名医留在府里的遗憾了。

而是想起那个出毒计的家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