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我去外面等会儿。”顾北知可不想听人家父子说话, 放下工具箱,走到门外去。

他刚在门外站定, 柳长清出来了,“听说你是个秀才?”

“对。”顾北知不知他为什么又问了一遍,上次在店里他就问过这个问题。

“那你什么时候考上的?”柳长清又问。

“五年前, 十七岁。”顾北知似乎知道他想问什么了,“比公子大一些的年纪。”

柳长清的眼神亮了些, “你当时的成绩如何?”

“普普通通,第九名。”顾北知这么说着。

但其实一点都不普通, 考秀才不是那么容易的,

童生到县里考, 秀才到市里考, 一个市周围少说也有四五个县,多的甚至超过十个。

每个县的童生都可以参与当年及以后的考试, 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远大于每个县一百人的上限。

也就是说最少都是五百人的竞争,每次考试还只取一百人,只有前二十名才有廪生资格。

也就是说顾北知最起码考过了四百九十一个同市同届考生,才有第九名的成绩。

柳长清参加过童生试, 对科举一途也有了认识,听到顾北知考取了第九名还觉得普通,顿时有些被打击。

“你倒是自信,难不成考前五才叫好?”他嘀嘀咕咕的,还叹了口气。

“这倒不是,只是人总要学会谦虚,要学会认知自己的不足,同时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若是五年前第九名对我来说是很好的成绩,那么五年过去了,我不应该再以此为荣,麻痹自己,而是要加倍努力,争取下一次有更好的成绩。”

顾北知开始给柳长清灌鸡汤,这样的话他真的张口就来,毕竟五年老师也不是白做的,总会留下些‘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