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学生兵是听了宣讲自愿参军,譬如孟烦了,林阿译。
在人口众多的广大农村地区,国军征兵的传统就是拉壮丁,政策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免征。
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古到今都是。
地有钱有势的官僚子弟、地主、富农和城镇有钱的人,哪怕是兄弟七八个人也不会被抽壮丁。
所有的负担全部转移到穷人那里。强拉壮丁的事儿层出不穷,基本都是一种普遍现象。
有的穷人无钱贿赂兵役官员,就千方百计的躲避。然而这并不算什么好办法,保甲保长白天抓不到壮丁,就在晚上派乡丁去家里抓人。
抓不到本人,就把壮丁的父母关起来,逼迫壮丁“自愿”当兵。
本乡壮丁实在凑不够数,就带着乡丁上路乱拉商客,钱物没收,人充壮丁,形如匪盗。
周景手底下有个排长曾经干过送壮丁的活,他跟周景说:所谓送壮丁的部队,实际上如押解犯人的军警。
由于大多数的壮丁都是被强迫、陷害、欺骗来的,在押送途中,他们常常是被一根粗麻绳串联捆绑着。
而送壮丁的官兵,则是刺刀出鞘,子弹上膛,虎视眈眈地押着进行。时刻要小心出现逃丁。
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上记载,在800多万(国军)士兵中,大约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去向不明,大概不是开了小差,就是非战斗死亡。
扪心自问,周景如果遇到了和那些壮丁一样的遭遇,会真的尽心尽力的办事吗?
遇到机会,不开小差溜掉吗?
跟接受了教育,为了推翻侵略者,为了推翻压迫人民的,封建势力而战的,我党士兵不同。
国军毕竟还是一支半封建的军队,士兵没有任何信仰,保家卫国那也是扯淡,没人愿意去当死了的烈士,换笔犹如废钞的抚恤。
绝大多数士兵,还是愿意去当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