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页

若能以才华立足朝堂,她当然会更欢喜,虽然这会让她缺少一定的安全感。

牧之先是考校了秦欣儿的策论,诗词歌赋在牧之看来对于做官治国卵用没有,他是不感兴趣的。现在的科举,他唯一推崇的就是策论了。

策论,也就是让考生针对某个政策或某件事情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从策论中,也可以看出该考生的政治倾向和政务手段。

秦欣儿的策论让牧之眼前一亮,倒不是说她的笔很好,而是她的用词很直白,方案很接地气,对于她这个年纪来说,十分难得。

“看来你爷爷真没少栽培你。”牧之有些感慨。

十八岁的年轻人写策论,大多都是务虚,因为他们也没有务实的经验。

但秦欣儿的策论全在务实,甚至有些手段已经违背了儒家的教育,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屡见不鲜,秦欣儿也直接拿来用,丝毫不怕牧之会因此产生不好的观感。

很显然,丞相没少提点她。

秦欣儿笑了笑:“我从小跟着爷爷长大,耳濡目染,自然知道怎么做事才能最大程度的达到目的。而且陛下最近的种种举措显然都是在整顿从前的风气,欣儿不才,自然知道投您所好。”

“不错,真的很不错。”牧之很欣赏秦欣儿的朝气。

她肯定还不成熟,手段也略显粗糙,比起他爷爷那种杀人不见血的老阴逼来说道行肯定还是差的很远。

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好,敢想敢干,认准了一条路就敢不顾后果的向前冲,都不带犹豫的。

“朕想提高天下女人的地位,让女人也可以入朝为官。不仅如此,朕还想兴办女学,让男女享受同样的教育,为我大吴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若此事交给你来做,你会怎么达到目的?”

牧之问了一个显然是在为难秦欣儿的问题。

秦欣儿没有立刻做出回答,来皇宫的路上她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短时间之内,她肯定不会想出一个特别完美的解决方案。

在脑海中认真的组织了一番语言之后,秦欣儿才谨慎的开口:“陛下,这个命题太大了,以欣儿现在的能力,肯定想不到太好的办法。”

“没关系,你姑且一说,朕姑且一听。”牧之也没打算让秦欣儿真的提出什么特别完美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