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页

朱元璋将朱允 的几个叔叔分到了四方做了藩王,朱元璋觉得有这些皇亲来替自己的后代来守卫江山,是最天衣无缝的想法。那时年少的朱允 就懂得这个计划的致命弱点,这些实力强大的叔叔们,如果要起兵造反,我该靠谁来平息造反呢?朱元璋并没有给小朱允 明确的答案。

明智的朱元璋为了自己的这个涉世未深的孙子能够稳坐江山,他专门暗中设置了一个机构,锦衣卫。朱元璋亲自挑选了一百名天赋异禀的孤儿进入锦衣卫,对他们进行严苛的训练,意在打造最精英的一只刺客队伍。锦衣卫是专门用于收集重要情报和刺杀重要头目的部门,它只听从皇帝的差遣,拥有不受任何上司管辖的一个部门。等到朱允 几位的那一天,锦衣卫也正式开始发挥它的职责,协助朱允 巩固自己的皇位。

锦衣卫分为暗部和明部,明部设于宫中,暗部设于宫外,暗部所在地点只有朱元璋清楚,这也正是朱元璋给朱允 留下的一道暗棋。朱允 在儿时就经常出入于锦衣卫明部,从小身边只有宫女和太监的他,最喜爱的就是锦衣卫明部,因为在这里的都是可以和他玩耍嬉戏的同伴,以至于朱允 和他们的关系开始渐渐变得更深更重。

步入青年的朱允 深受儒学的教导,当他明白了夜行司存在的作用时,朱允 开始不止一次的找到自己的爷爷,请求取消锦衣卫。可是他每次都得到的都是同一个回答:

“允 啊,你涉世未深,不知道人心的险恶,更不明白君臣之间的明争暗斗,锦衣卫的存在是有它的道理的,将来你一定会明白”

君臣暗斗,人心险恶,那不如不做这个皇帝,这样倒是可以活的轻松自在。命中的宿命让人无法挣脱,你无法从这千万种束缚中挣脱出来。爷爷都是为了我着想,正因如此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如何做一名君王,如何做一名贤明的君主。

在三位儒家师傅的孜孜教导下,朱允 开始有了贤主的风范,这让朱元璋非常的欣喜,他渴望着明朝可以国泰民安,明朝的皇帝可以仁义贤明,这样自己也可以安心于世了。

年迈的朱元璋虽已没有了当年的雄姿英发,但其身上的君王之气依旧雄伟,他带着自己的孙子朱允 来到了南京城的城墙上,此时的朱元璋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如今的他已然风烛残年,望着用鲜血换来的诺大江山,他的人生是剩下了最后一件事,为这江山培养超越自己的皇帝。

朱元璋伸出自己苍老的手,指着眼前辽阔的的大地对朱允 说道:“这壮丽的江山,在你手中只能变得更加的辽阔,这万千子民在你的带领下只能更加的幸福,记住我说的话”年少的朱允 并没有完全的听懂朱元璋的话,只得不停地顺从自己的爷爷。

如今登上皇位的朱允 终于明白了爷爷的话,也明白了自己的重任。今天可以不用上朝了,来吧,一醉方休。不停的推杯换盏,不断地觥筹交错,酒精给人的愉悦胜过一切美好的事物,这位新皇帝把自己的一切忧愁暂时交给了酒精,让自己尽情的欢快起来,渐渐地朱允 的意识开始模糊,最终他还是醉倒了过去。

“朱允 !你凭什么能够登上皇位,你父亲朱标死了,就应该我们这些王爷继位,凭什么轮到你!”残破的城墙下的千军万马中,为首的首领向朱允 喊着。朱允 这才反应过来,此时的他身穿龙袍独自站在了城墙上,身后的皇宫大火冲天,宫女们,太监们神色慌张的穿梭于各个角落,他们贪婪的抢夺各种值钱的东西。

怎么回事,我…不…朕不是在喝酒吗,朕的江山怎么成了这般模样,他惊慌的喊道:“朕是明朝的皇帝,你们这是在造反,朕的军队呢,朕的忠臣呢”朱允 发疯似的叫喊着,此时他听到的就只有宫中宫女太监的哭喊和城外叛军的嘲笑。

嗖 一支箭朝着朱允 射了上来,朱允 清晰地看到这只箭穿过了自己的额头,鲜血不住地流了下来。

“啊啊啊啊啊啊啊 ”朱允 从床上坐了起来,此时的他醉意全无,身上的冷汗浸湿了睡衣,他四下看去,四周是被他的叫声所惊吓的太监,他们一个个颤颤巍巍的跪在床前。朱允 越来越觉得这件湿的睡衣令人不安,他赶紧命令身边的太监去找件干净的睡衣来给他换上。

第二百五十二章 结局(四)

这个梦令朱允 再也睡不下去了,一夜的辗转反侧,他决定明天一定要找他的那三位老师帮忙。

第二天一早,朱允 立马召见了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三位从朱允 还没有继位前就一直是他的儒学老师,因此他们三个也是朱允 最为信任的人。

“臣黄子澄参见皇上”

“臣齐泰参见皇上”

“臣方孝孺参见皇上”

三位大臣毕恭毕敬的向这位大明朝的新君行礼,朱允 赶紧扶着他们起身

“你们三位都是朕的老师,以后见朕不必行此大礼”

“谢皇上”

朱允 让他们三人坐下,然后他就把昨日的梦讲给了三位老师听,方孝孺神色平静起身向皇上说道:“禀皇上,此梦恰恰反映了当下最为严峻的形势”

“老师请讲”朱允 赶紧让方孝孺给自己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