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其中这礼物也是有讲究的,分为两种,一种称仪币,赐予雅利奇的,将在奉迎时抬回十五阿哥府邸;一种是赐币,是赐给桂林和乌雅氏的,是真正的彩礼。

赐给雅利奇的仪币,也就是那些内务府承办的一部分的嫁妆,其中包括首饰、衣料、日用银器等,计有镶嵌东珠珊瑚金项圈一个、衔珍珠的大小金簪各三支、嵌东珠二颗的金耳坠三对、金镯二对、金银纽扣各百颗、衔东珠的金领约和做各式袄褂被褥的貂皮、獭皮、狐皮数十张,绸缎一百匹,棉花三百斤,饭房、茶房、清茶房所用银盘银碗银壶银碟等若干。

赐给桂林和乌雅氏的赐币,也就差不多相当于聘礼卖你家女儿的东西。有给桂林黄金十两,白银七百两,狐皮朝服一件,薰貂帽一顶,金带环、手巾、荷包耳挖筒等配饰一份,备鞍马一匹。赐予乌雅氏衔珍珠的金耳饰三对,狐皮袍一件,獭皮六张,雕玲珑鞍马一匹。

这些东西分开装于彩亭盒子之内,由内务府大臣率领执事人等前去。这一天桂林穿朝服迎于大门外,仪币陈设于正堂,赐币陈设于阶上,赐马陈设于阶前中道。受礼后,桂林率领男眷在中阶下以东望宫阙行三跪九叩礼,乌雅氏率女眷在中阶下以西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按照规矩内务府还会准备酒宴五十桌,羊三十六只,饽饽桌五十桌,黄酒五十瓶到伊尔根觉罗家设宴庆祝,并自己带乐队。所有不当班的公侯世爵、内大臣、侍卫和二品以上的官员及命妇,当日齐集伊尔根觉罗家出席宴会,鸿胪寺派官员引礼,钦天监派官员报时。

桂林率有顶戴的男性亲属宴于外堂,中午十分升堂就坐,雅利奇的亲族折中有职官员与本旗的官员坐东面西,其余来宾坐西面东。宴会由奉茶、奉果、奉酒、奉馔酌酒等程序组成,中间伶工乐队奏乐助兴。宴会结束,全体官员在阶下望宫阙行三跪九叩礼。乌雅氏与命妇宴于内堂,亦如此。

☆、第039章 折子

定婚宴举行后,雅利奇和十五阿哥就名分已定,再也没有任何可能改变雅利奇是十五阿哥嫡福晋的事情了。即便是雅利奇突然暴毙也死死十五阿哥的鬼,日后即便是乾隆皇帝再给十五阿哥指了一个福晋也只是继福晋了。

伊尔根觉罗家这个时候还是关上门一心一意的准备起雅利奇的嫁妆来,作为满洲八大姓氏之一的伊尔根觉罗氏好不容易又出了一个皇子阿哥将自己的姓氏恢复到了顶级人家里去,这会儿自然不会吝啬给雅利奇嫁妆的。

不单单是桂林和乌雅氏天天窝在库房里算着什么东西给雅利奇陪嫁,就是雅利奇的两个哥哥阿林和阿山接到消息后也派人送了几个大箱子来,里面装着什么雅利奇并不清楚,只是隐隐约约的听说有不少宝石奇珍和西洋的新奇玩意。

还有不少的旁支同宗同族的人,也都派人送来贺礼,再加上家里亲朋好友的贺礼。即便是人人都只给一点点,可也架不住积少成多,如今的数量很可观。乌雅氏偷偷的对雅利奇说了,这些贺礼全部都会给她,但因为有些东西是老玩意因此并不打算拿给雅利奇做陪嫁,而是将这些东西全部都放在雅利奇的陪嫁庄子里,等着日后十五阿哥出宫建府后雅利奇在从庄子里运回来。

瞧着儿子的婚事顺利的完成了一半乾隆皇帝和令皇贵妃心里都很高兴,但身处皇家总是有些人喜欢跳出来和大家唱反调,赶在大年之前有人给乾隆皇帝上折子了。

说如今十五阿哥嫡福晋的各项仪式都走完了,大婚的日子也已经定了下来,就差最后一步娶妻入洞房了,可就晚一天的十五阿哥侧福晋那里却一点动静都没有,这可万万不行。就算先要娶嫡福晋过门,可侧福晋这边也要选个日子先将定婚仪式给弄了,安喜塔腊家的心,不然光凭一道圣旨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喜塔腊淑贤这会儿的身份可尴尬了。

以上的这些理由的确是说得通的,按照以往的惯例这皇上下了指婚的圣旨后,很快钦天监内务府户部礼部就会跟进,进行下一步的仪式。可偏偏这次遇见了嫡福晋侧福晋同时赐婚的事,你总不可能嫡福晋今天娶进门明天侧福晋就进门吧?至少也得隔个半年才行,不然哪有太打嫡福晋的脸了。

朝廷上很多人都是看人下菜,如今十五阿哥的嫡福晋是四川总督家的格格,侧福晋是内务府郎中的女儿,一对比就知道该踩谁该捧谁。再加上是乾隆皇帝自己下的圣旨说先举办嫡福晋的婚礼的,他们一时半会儿的疏忽了那边也是能理解的。

这种事虽然扯到了朝廷上去了,但乾隆皇帝依然觉得这就是鸡皮蒜毛的儿女小事,搞的那么慎重做什么了。关乎朝廷上的大事乾隆皇帝是不会对后妃透露一点的,但这种鸡皮蒜毛的儿女小事他却是可以和令皇贵妃商量的。

令皇贵妃听闻后眼睛闪了闪说道:“到底那边是嫡福晋,所有的一切自然是要比侧福晋慎重得多。再说了,虽然几乎差不多的时间由皇上您指了婚,可总也有个先来后到。不说嫡福晋和侧福晋的地位不相等,就是一样是嫡福晋,前面康熙爷先帝爷的时候也是按照顺序来举办,万万没有同时举办的道理。”

就好像乾隆皇帝与和亲王弘昼一样,他们年纪差不多也都是在雍正三年大选的时候指的婚,乾隆皇帝是在雍正五年七月十八日完婚,但和亲王弘昼却是在雍正七年才完婚。

再者康熙朝的当时的太子胤 、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 还不是同一届选秀赐婚的,可就是因为前面太子胤 的婚事规格迟迟定不下来,导致后面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 都推辞了几年,这些都是旧例。

乾隆皇帝经过令皇贵妃的提醒也是想到了这点上,虽然正式的议程没有走,可乾隆皇帝是给他们下了圣旨的呀,这个年代圣旨比乾隆皇帝说的话都还有用。圣旨已下万万没有反悔的余地,也不知道喜塔腊家在想什么。

一直都处于俯视别人的乾隆皇帝自然不理解那身份卑微之人的想法,令皇贵妃有个这样的经历倒是能理解。无法就是因为自己或者是自己家的身份太低了突然有人告诉自己天上要掉馅饼下来砸在自己的头上,一般而已在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时,这心里呀都是患得患失的。

令皇贵妃经历过几次,一次是自己承宠后皇上册封自己为魏贵人的时候,一次是自己全家被抬旗的时候,最后一次是自己被册封为皇贵妃的时候。

以喜塔腊氏的家世来说,家里出一个皇子侧福晋是一件大喜事,可这喜事前面又有阴影,那就是十五阿哥的嫡福晋家世太高了而且还先举行婚礼,日后等着喜塔腊淑贤嫁给十五阿哥后恐怕在后院一点位置都占不了了。

令皇贵妃虽然不太清楚喜塔腊家的想法,可自觉以为自己猜出了八分来,心里对喜塔腊淑贤的印象更差了,果然是小门小户遇到这点恩泽就是上不得台面了。

乾隆皇帝显然没有想到这一茬,心里觉得将这奏折上的事驳回后他就不在思考这事了,要是这种鸡皮蒜毛的小事乾隆皇帝都要思索个半天,那朝廷上那多的大事,事事都如此的话他岂不是会累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