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她现在什么也不用做,只要盯紧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的匣子不会被人换掉就行了。
的确就如雅利奇的手下向她汇报的那样,乾隆皇帝于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十三日,乾隆帝死于圆南京,当日将灵柩火速运回紫禁城,安放乾清宫内。
由愉妃领头女眷们跪在乾清宫外迎接乾隆皇帝的灵柩,随后举行庄严的丧仪。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确认下一任皇帝的人选是谁。
由礼亲王永恩、郑亲王积哈纳、睿亲王淳颖、豫良亲王修龄、肃亲王永锡、庄亲王永 、怡恭亲王永琅、勤郡王雅朗阿等宗室铁帽子亲王郡王,带领着阿桂、福隆安、袁守侗、梁国治等朝廷大臣浩浩荡荡的到了正大光明牌匾下。
由礼亲王永恩和阿桂两人亲自爬上去将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的小匣子取了下来,随后再将由内臣一直保管的乾隆皇帝随身携带的“小金盒”放在一起,在宗亲朝廷大臣和几位皇子的共同见证下,打开了两个盒子。
雅利奇趁着这段时间差,悄声的对着十五阿哥说道:“妾,让人一直盯着乾清宫了,匣子没被人换,另外皇上薨的消息传来后绵惠多次去拜访了富察家。”
十五阿哥眼神微闪,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示意他知道了。
很快两个匣子就打开了,里面整整齐齐的放在传位诏书。然后礼部尚书上去将六张传位诏书取出,展开,对比了一下字迹、印章和字接无误后,才跪下来说道:“先帝传位于十五阿哥永琰。”
众人一一上去看过分别有满、蒙、汉三种文字写下的传位诏书后,才面对这十五阿哥永琰跪下,三呼皇上圣安。
直到这一刻,雅利奇的心才放了下来。
嗣皇帝已定。这是当做宗室大臣所有人的面打开的。即便是十一阿哥永琰和他背后的支持人再怎么的不甘也只能认了,接下来就由嗣皇帝十五阿哥永琰带领着大家守灵。
雅利奇和十五阿哥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付眼里的高兴之色。当然了,最高兴的还不是十五阿哥和雅利奇而是喜塔腊淑贤,她没有想到自己马上就要从皇子侧福晋变成皇上的侧福晋了,按照之前的惯例。侧福晋少说也是一个妃位,要是得宠指不定就是贵妃之位了。
皇上死了。那么此时最重要的不是办理皇上的丧事,而是让嗣皇帝继位,国不可一日无君,钦天监立马开始动工。选择了一个离得最近的日子。
六月初三日,登极大典的准备工作就绪后,礼部尚书奏请即位。乾清宫正门要垂帘。表示丧事暂停。十五阿哥永琰到保和殿降舆,先到中和殿升座。各级官员行礼。礼毕,官员各就位,礼部尚书再奏请即皇帝位。翊卫人等随十五阿哥永琰御太和殿。
十五阿哥永琰升宝座即皇帝位,这时按一般典礼规定,由中和韶乐乐队演奏,但由于处在丧期,规定音乐设而不作,只午门上鸣钟鼓。
嘉庆皇帝即位后,阶下三鸣鞭,在鸣赞官的口令下,群臣行三跪九叩礼。典礼中,百官行礼应奏丹陛大乐,此时设而不作,群臣庆贺的表文也进而不宣。
最后要颁布诏书,以表示皇帝是“真命天子”,仪式庄严而隆重。首先,大学士再将诏书捧出,交礼部尚书捧诏书至阶下,交礼部司官放在云盘(装饰有云纹的木托盘)内,由銮仪卫的人擎执黄盖共同由中道出太和门,再鸣鞭,嘉庆皇帝还宫。
文武百官分别由太和门两旁的昭德门、贞度门随诏书出午门,将诏书放在龙亭内,抬至城楼上颁布。嘉庆皇帝返端凝殿,再换上孝服。大学士等将“皇帝之宝”交回,贮于大内。
然后就开始了最重要的一步,新帝在上颁布“金凤颁诏”。
按照清朝的规矩是皇家举行盛大典仪和重要活动的地方。只在遇有皇帝亲征和大将出征要在前祭路、祭旗,皇帝发布重要文告,以及皇帝举行登基、大婚等盛大庆典时,才启用。除此,是常闭不开。
嘉庆皇帝继位自然有资格启用,并颁布“金凤颁诏”的“登基诏”,嘉庆皇帝将继位原因和日期向全国宣告。宣告的文件称为“诏书”。诏书是用两尺宽两丈长的硬黄纸,边上饰有金龙、纸内写明诏令之缘由和条款。
诏书前半部为汉文,后半部为满文,末尾钤皇帝玉玺,再将它卷成4寸粗,3尺)长,外用金龙云纹之黄缎包袱皮包上,横供于黄架上,并由礼部尚书把它领至礼部,誊抄若干份,分发全国以便向人民宣告。
诏书由皇帝颁发,颁诏仪式开始,内阁学士穿朝服,恭恭敬敬地捧着诏书,安放于太和殿东侧的黄案上。皇帝盖上御玺后,经过一套烦琐的礼仪,然后由礼部尚书在太和殿用云盘承接诏书。这时文武百官均已按官阶高低在外金水桥南排队肃立。
礼部尚书奉诏后,捧出太和殿,再放置在午门外有人抬着的龙亭里。然后在鼓乐、仪仗及文武官员的护送下,出太和门、午门、端门,前往城楼。奉诏官行一跪三叩礼后,将诏书捧到宣诏台黄案上。宣诏官登台面西而立,宣读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