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伸手托他起身。

“承乾,李承乾。我有儿子了,他叫李承乾。”一起身,李世民就高兴一边蹦一边喊。

而身边的宫人太监,卫兵侍从,皇亲贵族,公主姘妃贵妇皆连连恭贺秦王喜得麟儿。

李渊老伯则在一旁乐呵呵看着这个他从小带在身边的好儿子,眼中皆是为人父母的欣慰之色。

14 祸从口出

四月里,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国号郑。大唐又多了个虎视眈眈,觊觎天下的强大对手。

然而笼罩在李唐头顶的阴影却还不止是外患,内忧也近在咫尺。

杨文静和裴寂的矛盾在大唐初建就露了端倪,这两位皆是扶助李渊起义称帝的开国功臣。然而两碗水要端平是很难的,人心不是天平,总有偏差,更何况偏心这种事情是从来没有道理可讲的。

显而易见,李渊是偏心于裴寂的。

李渊初登帝位,就封了裴寂大丞相府长史,封刘文静大丞相府司马。两人在起义之时,功劳皆差不多,裴寂主内,刘文静主外,本来相辅相成,各得益彰。然而每每论功行赏之时,刘文静却总是居于裴寂之下,虽仅一步之遥,却始终未能超越。

武德初年,大薛举的时候,李世民生了场急病,结果刘文静代替出兵,大败。

李渊借此机会将他除名,后来虽然又拜民部尚书,但终究已不是位告权重的大纳言了。

为了打击裴寂,刘文静曾上书李渊,直言裴寂肆无忌惮和李渊同席而食,同塌而寝,逾越礼制。这可真真是个败笔。

李渊这个人是很护短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李家人的特色。

刘文静对他来说,只是个当年起义时的功臣。而裴寂除了功臣以外,还有一层密友的关系。

裴寂是李渊的贴心好友,论现在来说那是死党,损友,是可以肆无忌惮暴露自己内心的重要人物。同席而食,同塌而卧,通宵峦博,那都是两人感情好的表现。刘文静不以为美,然而贬斥,明里看是骂裴寂,往深里看岂不是在骂李渊!

这样的贴子,李渊看了能高兴?不气死就算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