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杨广

月色烂漫,微微而朦胧的薄光穿过雕刻玲珑的窗棱,徐徐的撒落床前。

我倚着软枕,轻卷薄被,漫不经心的看着这未圆的半月,心绪万千。

雁门之困因李世民的到来彻底解决了,想来这算得上是这位未来秦王的第一次亮像,干的漂亮而干脆,非同凡响。

其实他带的兵远不如突劂多,真刀真枪硬碰硬未必是对手。不过这一仗是心理仗,李世民带着区区几万人马大张旗鼓,一边吆喝一边摇旗,大摇大摆的杀来,好似来了隋朝十几万大军,生生把突劂人给吓回老家去了。这份见识,这份胆量,也确实担的起未来的千秋大业。

十六岁的少年,一战成名,该是何等的潇洒风流。

美死他吧。

对我这等早窥天机的小人物来讲,如果能在未来的秦王殿下尚未发迹的情况下和他攀上点交情,自然是上上之选。但问题是,怎么攀呢?总不能让我跑到他面前对他歌功颂德一番,而后要求签名合影留念?

而且,目前的形势对他这个李姓儿郎来讲可不容乐观。未来的炀帝如今的皇帝杨广原本就对他老爹李渊印象不佳,时时刻刻想找个名目治办了他。况且现在李家兵也算不得强,马也算不得壮,钱也算不得多,离举事造反还尚有距离。举朝上下看好他们家的几乎没有。

更何况我只是一个后宫美人的小妹妹,名不见经传的微末人物,又哪来的名目和这样的风流少将攀关系。

就算我有心有意上前巴结,只怕人家也嫌我别有用心。

难难难,实在太难。

在我的记忆里,雁门之战没几年,隋朝就覆灭了。要打基础搞关系,就得趁眼前。再难也得想想办法。要是继续在这后宫里混,那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倒不怕李渊父子几个打来,他们李家虽算不上多慈善的人,但好歹还讲点文明,不至于在女流之辈居住之所乱来。怕的是在李家父子来之前那些乱兵流寇,这些活土匪活强盗可不好惹。